|
9日,在寧夏銀川市一家市場,攤主在等待顧客。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出現超預期“雙降”。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數據,5月CPI同比上漲3.0%,較4月份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0.4%,同比環比皆出現負增長。對此,市場普遍分析,內地通脹威脅基本解除,政府自2010年以來嚴厲打出的“控通脹”組合拳,將讓位於“保增長”組合拳。
文匯報報道,5月的CPI漲幅創下2010年6月以來新低(八大類商品同比漲跌幅見表),但CPI數據比PPI相對樂觀,且CPI下降符合政府控制目標和市場預期,物價調控漸見成效。其中,豬肉價格同比兩年來首次下降,鮮菜價格環比降幅擴大。據分析,雞蛋、大蒜等個別漲幅較大的產品,也不存在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內地物價總體走下行通道。
各項指標反映經濟不景
CPI上漲勢頭被遏制,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高輝清表示,通脹形勢已經基本可控,“抗通脹”應將不再列入今年宏觀調控政策。不過CPI增長放緩也是經濟放緩的信號,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福垣認為,CPI指數趨近3.0%的紅線,說明經濟受挫傷嚴重,“穩增長”的壓力開始呈現。
內地經濟受挫更典型地體現在PPI數據上。5月PPI同比降1.4%,創2009年11月來新低,且跌幅擴大,表明經濟需求相當疲弱,經濟調整和修復將曠日持久。
還有一些重要數據表明內地經濟增長不及預期。例如,5月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4%,亦為今年5個月以來新低。銀行數據與行為或許更可以反映經濟情況:銀行票據融資規模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持續上升,表明目前信貸供給與需求都存在問題,經濟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