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國內市場難救出口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5 09:15:19  


海外訂單急劇減少,碼頭業務明顯下滑。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5月23日載文《中國製造業從出口轉內銷》,摘要如下:

  在今年第一季度對歐出口下滑40%後,廣東寶麗雅(Forever Holdings)董事長葉中平(Chungping Ip)正加倍努力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

  寶麗雅生產燙衣板和洗衣籃,客戶是歐洲和美國的零售商。去年夏天,該公司與其他4家製造商一道在佛山開設了一家屬於它們自己的門店。今年,它們計劃再開4家。“我們希望變成宜家(Ikea)那樣,”葉中平說。“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級占總人口的比例很小,但數量非常龐大。”

  由於海外訂單急劇減少、成本不斷上漲,華南的很多出口型企業都把目光投向國內市場,以求彌補銷量的下滑。然而,儘管中國零售市場一直在增長,但仍無法完全彌補這部分下滑。上月,中國出口增長4.9%,遠遠低於預期。這讓外界對華南出口驅動型經濟感到擔憂。

  距香港數小時車程、出口型企業聚集的東莞,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僅為1.3%。這個數字在中國實際上可被視為蕭條。4月份的中國零售額年增長則達到較為亮麗的14.1%。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及包括溫家寶在內的中國政策制定者,本周都呼籲採取更多措施幫助提振消費者支出。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駐香港經濟學家陶冬認為:“與投資相比,中國的消費更具彈性。”他表示,過去幾年兩位數的薪資漲幅支撐了需求。

  在東莞手袋製造商樂吉誠品的工廠裡,一輛大貨車滿載即將發往中國私人住址的包裹,凸顯了時代變遷。直到去年為止,這家工廠還幾乎完全依賴於對歐銷售,但當時樂吉誠品已啟動了面向中國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業務。上月,一次在線促銷活動讓該公司在一天之內賣出了2萬個售價為40元人民幣(合6.30美元)的手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