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舌尖》火了 中國紀錄片糾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4 11:04:22  


  這是一部有可能創中國紀錄片紀錄的片子。5月22日,《舌尖上的中國》最後一集在央視一套落幕,該片總導演陳曉卿表示:“平均收視率達到0.5%,最高的第四集收視率達到0.55%,已經和BBC的紀錄片收視率差不多了。”

  熱播之餘,有關《舌尖上的中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陳曉卿坦言這是一部“商業紀錄片”,但除了播出後相關食品銷量大增以外,片子本身的商業價值仍待市場發掘。

  海外發行,是紀錄片實現效益的最重要方式。此前,中國紀錄片最高發行單價由《故宮》保持。這部錄制於2006年的“國家級紀錄片”共12集,每集海外售價達5萬美元以上,並且經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之手,賣到了全球140多個國家,堪稱中國紀錄片之最。

  張琳表示:“《舌尖上的中國》有信心在發行上創造近年的一個高峰。”國內還沒有成熟的紀錄片市場,這令大量投身於紀錄片事業的制片人、導演愛恨交加,欲罷又不能。《舌尖上的中國》,或能帶動整個行業走到台前。

  廣告收入與海外發行

  5月14日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是央視一套4月15日改版以來,推出的重磅紀錄片之一。全片共7集,主要講述中國特色美食及背後故事。

  “前期調研就進行了一年多,據我知道的,他們拍攝過程還是挺辛苦的。” 制片人張海俊表示。作為一位在深圳紀錄片領域打拼10年的資深制片人,張海俊一直認為國內紀錄片“製作很強大,但營銷不行”。但他認為《舌尖上的中國》營銷做在了前面。

  今年4月份的第65屆戛納電影節上,該片作為參展紀錄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海外發行部主任張琳表示:“營銷從那時候就開始了,目前各國電視台的詢價很多,我們大約在兩個月後正式向海外發行。”

  張琳透露,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的電視台引進該片的熱情最高,馬來西亞和韓國也已經基本談妥。“一個地區不止一家電視台想購買,所以價格自然就抬上去了。現在真不好說播放權能賣多少錢。”
  
  另外,由於紀錄片不像電視劇,其價值收回並不急於在一兩年內完成。張海俊表示:“比如《話說長江》等,隔幾十年後拿出來依然有它的魅力。它並不只有娛樂功能,還承載了社會意義,因此往往歷久彌新。”

  廣告收入也是紀錄片的收益來源之一。央視一套的收視和廣告效應遠高於其他電視頻道,因此也能享受到一部分廣告回報。但一部好的紀錄片成本不菲。張琳介紹:“部分紀錄片一集的製作成本高達100多萬元。”這一金額已經超過一般電視劇。“因為紀錄片集數少,所以總的投資額肯定沒法和電視劇相比。”

  《舌尖上的中國》躍上微博話題榜,其除了拍攝精致外,其採訪功夫也頗為扎實。陳曉卿一直未透露《舌尖上的中國》製作成本,不過從其“全國拍攝地點70個”、“13個月的製作過程”這些指標來看,其成本不會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