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間法國第一輪大選,正值第65屆漢諾威國際工業科技展,中國在邁大步走出去的大環境下,德國已成為中國進入歐洲機器製造業的一個重要的夥伴。中德雙邊貿易很可能在幾年內超越一向最緊密的德法鄰國間貿易。法國人看在眼裡,很不是滋味,加強了急起直追的意願。
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躍升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市場,每年銷售總量超過美國。法國在華與東風合作的雪鐵龍二十多年來乏善可陳,沒有可以與德國奔馳和寶馬之類可以競爭的豪華品牌,而汽車市場中以兩位數字增長的正是高端產品。
雷諾與東風談了八年總算談出了一點名堂,將在華建造第一座工廠,生產電動車和SUV。法國集中力量想把號稱中國的底特律的武漢打造成中法合作的新亮點。為此法國航空公司開辟了武漢-巴黎直航的路線。
這些舉措顯示法國把經濟復甦和競爭力的提升寄望在中國市場,無論誰當選法國總統都會發展下去。
然而在歐洲,眼見南歐從希臘到西班牙的經濟復甦遙遙無期,英美主導的自由資本市場對重建金融秩序缺乏決心,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法國民眾有著普遍的焦慮。
奧朗德反對以財政緊縮方式應對希臘等重災區的經濟,傾向以刺激歐洲經濟增長為目標。一反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處理歐債危機上共同的立場。法國的“向左轉”給歐元區黯淡的前景平添了不少變數。(作者:周乃蓤,資深媒體人,中山大學傳媒設計學院訪問教授。/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