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借鑑英美 加快“能源-人民幣”體系建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3 16:05:54  


  作者﹕ 蔣明桓  寧波  投資分析 

  事實上,從19世紀的“煤炭-英鎊”體系到20世紀的“石油—美元”體系的演變規律可知,一國貨幣的崛起必須有資源支撐,而與能源的計價、結算實現有效綁定是關鍵實現途徑。

  例如,一方面,由於“石油—美元”的貿易結算機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權與定價權相分離,使美國擁有強大的石油定價能力和獲得巨大的利益。據相關統計,當前國際市場流通的石油美元達1.4-1.8萬億美元左右。而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使美國長期保持經常項目逆差和資本項目下順差的平衡。另一方面,石油等能源是以美元計價,我國需要付出更多的進口外匯成本與承受顯著的美元匯率波動形成的收益風險。例如,2011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雖然僅增長約6%,但支付金額卻大幅增長45%左右,匯率和石油價格對中國之影響十分巨大。由此可見,美元已不僅僅是一種價值符號,更成為了一種價值和財富的獲取手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民幣國際化要真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並引領中國成為貿易、金融強國,需要高度重視“能源-人民幣”體系規劃與建設,通過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能源等大宗商品貿易領中的使用,有效推動人民幣在全球貿易、金融結算體系中份額的提高,為人民幣使用需求在全球範圍內可持續增長提供穩固而堅實的基礎,應當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措施來抓。特別是隨著未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大,中國能源安全保障風險趨向增加的形勢下,其重要性與緊迫性尤顯突出。

  為此,立足當前,以推出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為重點,逐步向天然氣等其它能源品種拓展。著眼長遠,充分考慮我國在頁岩氣、可燃冰等能源資源儲藏量豐富的優勢。為未來適時推出相關人民幣計價頁岩氣、可燃冰期現貨產品,搶占未來世界能源市場有利態勢,宜早規劃、早布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