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社論壇:香港必然走向政黨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2-05-02 00:25:29


中國評論通訊社與《中國評論》月刊4月30日舉辦《香港政黨政治發展及其影響》思想者論壇。中評社記者攝
 
  李煜明則指出,依據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的研究,香港在回歸之前,末代港督彭定康所做的政治改革並不完全。民主社會最常見的制度有兩種,一是美國的總統制,行政和立法互不隸屬,二是英國的議會制,政府官員基本上是國會議員,行政立法一體。彭定唐當時是受到英國議會制的影響,想把香港改成這樣制度,但他又不讓政府官員來自立法局,結果造成政府“有權無票”。當初政府在立法局還有十席官守議席,但彭定康取消後,政府就完全沒有立法議員固定的支持,每次推行政策都需要遊說政黨。

  他認為,梁振英(CY)出任特首後,當然需要與政黨保持溝通,因為政黨是市民和政府間的橋樑,CY在推行政策時,需要知會政黨,讓政黨更順利反映意見和爭取市民的支持。至於香港未來如何保持行政主導,李煜明認為,應該容許特首有政黨背景,在立法會有支持票。新民黨建議,香港可以參照德國和新西蘭的模式,在任命官員時,可以參照立法會與政府理念相近的政黨比例,去委任部份政黨人士出任問責官員。

  曾勵強指出,時至今日,他都不認為基本法設計的政治制度有什麼大的缺陷,只是董建華先生當年一人單槍匹馬走進政府,及後曾蔭權操作不當,才讓外界認為很有問題。至於行政和立法兩會的關係,他認為是立法主導多於行政主導,由於兩位前任特首偏弱,致使行政主導無法申張,“官不聊生”。

  他希望梁振英上台後,改變回歸15年的政治操作,回歸前殖民統治的官員都是“閉門造車”,由於當時民意反彈不大,所以覺得行政主導很可行,但實際上不一定,梁振英應該帶頭,多帶官員落區與市民接觸,起上行下效作用,政府才能有較完整的運作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