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制定了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編制工作的六項原則。一是自然屬性為基礎。根據海域的區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等自然屬性,綜合評價海域開發利用的適宜性和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海域的基本功能;二是科學發展為導向。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統籌安排各行業用海,合理控制各類建設用海規模,保證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海,引導海洋產業優化布局,節約集約用海;三是保護漁業為重點。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傳統漁業水域不被擠占、侵占,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是漁業生產的基礎,漁民增收的保障,更是保證漁區穩定的基礎;四是保護環境為前提。切實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統籌考慮海洋環境保護與陸源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海,改善海洋生態環境,防範海洋環境突發事件,維護河口、海灣、海島、濱海濕地等海洋生態系統安全;五是陸海統籌為準則。根據陸地空間與海洋空間的關聯性,以及海洋系統的特殊性,統籌協調陸地與海洋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嚴格保護海岸線,切實保障河口海域防洪安全;六是國家安全為關鍵。保障國防安全和軍事用海需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海底管線安全,加強領海基點及周邊海域保護,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區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的六個方面目標。一是增強海域管理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海域管理的法律、經濟、行政和技術等手段不斷完善,海洋功能區劃的整體控制作用明顯增強,海域使用權市場機制逐步健全,海域的國家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擴大海洋保護區面積。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得到初步控制,重點污染海域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局部海域海洋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部分受損海洋生態系統得到初步修復。至2020年,海洋保護區總面積達到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護區面積占到11%以上;三是維持漁業用海基本穩定,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漁民生產生活和現代化漁業發展用海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漁業水域、水生野生動植物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至2020年,海水養殖用海的功能區面積不少於260萬公頃;四是合理控制圍填海規模。嚴格實施圍填海年度計劃制度,遏制圍填海增長過快的趨勢。圍填海控制面積符合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總體要求和海洋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五是保留海域後備空間資源。全國近岸海域保留區面積比例不低於10%。嚴格控制占用海岸線的開發利用活動,至2020年,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六是開展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至2020年,完成整治和修復海岸線長度不少於20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