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稱中國僅50核彈可打美本土 專家籲擴規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8 08:40:58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爆炸時的火球和隨即升起的蘑菇狀煙雲。
  據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刊文稱,中國的核力量現代化並不追求數量優勢,而是主要通過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可靠性來增強核威懾能力,同時也會適當增加核武器的數量。

  文章認為,中國提高自己的核報復能力並不奇怪。長期以來,中國的核力量相對較弱,抵禦威脅的能力也不強,而中國直到近些年才開始追求核力量的現代化。中國2006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提到,中國的核戰略是“建設一支滿足國家安全需要的精幹有效的核力量”。但是,中國官方並沒有對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核武器數量進行明確闡述。美國一些專家估計,中國當前有數百枚核彈頭,但他們的結論只是考慮了中國未來核威懾可能需要的核武器數量,並沒有可靠的依據。

  中國戰略家們的觀點可能會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們強烈建議,中國加強核力量的現代化,同時擴大核武器規模。但他們同時不贊同製造數千枚核武器,追求與美俄實現核平衡的觀點。中國國內認為,應該建設以下的核打擊能力,即面對敵人強大的情報偵察,精確打擊和導彈防禦能力,也擁有足夠力量進行可靠的二次核打擊。中國的戰略家們認為,建設過大規模的核力量會減少核力量所帶來的優勢,也會加劇戰略不穩定。例如,軍事科學院著名核問題專家姚雲竹少將認為,中國應該堅持之前的核武器發展政策,即威懾效能並不與核武器數量完全成正比,具有較高生存能力和可靠性的小規模核力量同樣可以構成有效的核威懾。

  許多觀察家認為,中國未來10到15年會部署更多先進的核武器;美國國防情報局在提交給國會的《年度世界威脅評估》認同這個觀點。去年,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稱,“中國當前只有不到50枚能夠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但這一數字到2025年可能會增加一倍”。

  文章認為,有三個重要因素影響中國有關核力量發展的決策。第一,從整體上看,中國對外部安全環境的感知及其與主要大國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其次,從作戰的角度看,對井式、公路機動和潛射核力量的潛在核威懾與常規威懾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最後,中國還會衡量未來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因為它可能會損害中國對敵進行威懾的核報復能力。

  中國學者們表示,導彈防禦是決定中國未來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姚雲竹曾表示,美國的導彈防禦部署是“影響中國核力量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她認為,應該努力在面臨導彈防禦系統的情況下保持可靠的核威懾能力。中國可能會持續加強自己的核力量,直到它認為自己的核力量規模足以應對任何情況。(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