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西方為牽制中國,不斷美化印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6 12:05:29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國防大學教授韓旭東最近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為何鮮有“印度威脅論”》,把“鮮有印度威脅論”歸因於向美俄英法等軍購,以至於“進口那麼多先進武器,國際上也沒有出現‘印度威脅論’”。筆者認為,事實上軍事只是“中國威脅論”或“印度威脅論”產生的原因之一。

  文章說,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主要的新興國家之一。但總體經濟實力與主要西方大國及中國的絕對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印度只有軟件等少數產業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消費者能見到的印度產品並不多,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的製造商們尚未感受到來自印度同行的強大競爭。印度的產業結構中工業所占比重不到30%,服務業超過50%,服務業看似與發達國家一樣發達,實則是工業太落後。印度國防工業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差,軍隊所需先進裝備不得不從國外購買。

  近些年,國際上不少學者和媒體對印度經濟和印度模式大加稱讚,非常樂觀地看待印度的發展前景。各國領導人在外交場合吹捧印度的大國作用,但在講求實力的政策操作層面卻沒有把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看待,根據本人在華盛頓智庫圈的了解,美國很多印度問題專家對所謂的印度模式非常保留。因此,印度的力量還沒有讓西方感受到威脅。

  此外,印度“搖擺國家”的特性讓現存國際秩序的主導者放心。冷戰期間,印度雖然奉行不結盟外交原則,但在具體的外交實踐中卻是在美蘇間搖擺,兩頭獲利。冷戰後,印度外交表現出“形右實左”的特點,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多與中俄和巴西等新興國家立場接近,但在意識形態上向西方靠攏,特別是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作為其對西方公共外交首要招牌。這種特性使印度不可能在國際體系中自成一體,從而對現存國際秩序的主導者構成挑戰。

  當然,這些年美國已經有人抱怨印度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跟抱怨中國人搶走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一樣。若將來印度產品也像中國產品那樣充斥全球市場時,“印度威脅論”自然會產生。如果有那一天,印度資源威脅、環境威脅的聲音將不斷出現。但由於中國還在印度前面,所以西方還沒有把印度威脅上升到“印度威脅論”的層次。相反,為了牽制中國西方不但不會鼓吹印度威脅,而且還在稱讚和美化印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