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海基會搬家 期待兩岸關係再突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6 10:57:24  


海基會新大樓亮麗的外型已經成為大直的地標,同時也成為附近居民的話題。
  中評社台北4月6日電/海基會自一九九一年成立到現在,已經歷過了二十一個年頭,在這一段期間,都是無殼蝸牛。海基會在成立之初,的確忙碌了一陣子,但在第一次辜汪會談之後,就因為政治因素而放緩了腳步,尤其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簡直可以用“英英美代子”來形容會務工作。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說,二00八年國民黨再度贏得政權,兩岸關係峰迴路轉,每年兩次的會談以及十數次的交流團,讓海基會頓時生氣蓬勃,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劇增,挑燈夜戰可以說家常便飯。隨著業務量的增加,海基會現有的辦公室的確顯得狹小,民眾洽公,也只能在侷促的空間等待。更重要的是,海基會代表的是台灣的門面,在接待每年上百個大陸團時,舊辦公室似乎無法彰顯台灣的文化與精神。因此,江丙坤董事長在一就任後,就向董事會表示要為海基會找一個新家。現在,新家已經竣工,海基會即將在四月九日與民眾在新大樓見面。
 
  根據海基會的說明,當初設計這棟大樓時,從裡至外,就希望充分彰顯台灣意象,以及對兩岸和平的祈願。海基會新大樓亮麗的外型已經成為大直的地標,同時也成為附近居民的話題。只要從旁邊經過,就可以看到五層樓高的天燈大廳,象徵為兩岸和平祈福,而外觀的樟樹群以及大廳內的蝴蝶蘭、蝴蝶、玉山、太魯閣、達悟族髮舞、梅花鹿等等,的確融合了台灣磅礡氣勢與婉約柔美,十分難得。
 
  社評說,根據媒體報道,海基會以會說故事的大樓為新辦公室下註腳,我們相信,許多大陸的參訪團來到海基會新大樓,一定會為其中的人文情懷及科技元素而感動,而讚嘆。但我們認為,海基會要說的故事,不只是過去的故事,台灣的故事,更應該要積極地說出未來的故事。
 
  不少人認為,海基海協兩會是特殊時代下的產物。正因為雙方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才有設立白手套的構想,一旦兩岸走向了治權相互承認的階段,就可以進行官方的直接接觸談判,不必再透過兩會平台。不過,兩岸要走到那個階段,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事。
 
  海基會搬新家,應該象徵一個新的開始。首先,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新開始,尤其是ECFA的後續談判,應該加速完成,使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進入不可逆轉點。其次,是兩岸政治互信的新開始。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制度化協商,但無可諱言地,雙方在對彼此的期待上仍有落差,如何縮小這個落差,有助於鞏固兩岸和平的基礎。海基會已經成功地扮演了兩岸合作交流的機制,未來應該利用這項資產,積極縮小兩岸期待的落差。
 
  最後,是台商服務的新開始。海基會與台商關係密切,是台商最穩固的靠山,台商碰到了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海基會。雖然兩會今年將簽署投資保障協議,但如何藉這個協議來落實對台商的保障,才是更重要的工作,海基會可以說是責無旁貸。我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台商心中的期待。
 
  海基會任重道遠,新家也是新的責任,我們在此預祝海基會未來能夠說出更多精彩的故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