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反覆思索信介仙說的這席話,發現“改變遊戲規則、創造遊戲規則”,確實是民進黨能從黨外走向執政的關鍵動力;而在整個過程中,必須仰賴豐沛的知識與智慧作為根基,否則別說向對手“吐劍光”,一個不知長進、無法主導時勢的黨,恐怕連自己人都會想“吐口水”。
約莫在2004年、陳水扁連任“總統”前,民進黨始終扮演台灣民主發動機的角色,靠著創造、主導議題,一路從在野小黨竄升成足以和國民黨互相抗衡的政黨,但這種精神,卻在近幾年內迅速褪色。至於原因為何,一位資深的民進黨人就私下感嘆說,黨一代不如一代,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和領導者的態度確實有直接關聯,這就如同古人所言“風氣之厚薄奚自乎在於一二人心之所向”。
然而,幾乎篤定當選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長期以來鮮少專研兩岸政治,經常迴避具有爭議性的“國家”重大議題,挾著個人獨特的魅力,雖能在民間嬴得極高的聲望,但難道這就是民進黨應該繼續延續下去的“風氣”、“典範”?
一位在扁政府時代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士曾經向我表示,坊間許多兩岸專家,大部份都是靠經驗法則與想像,所以常常會出現錯誤認知,甚至不符合實際情形。
這位重要人士解釋,之所以會這麼說,純粹是因為在擔任政府職務期間,透過參與密務所獲得的“國安情資”,都能讓他對兩岸、外交等重大“國家”議題做出正確的判斷,比起一般所謂學者專家或媒體人士,“解讀力”當然領先許多。
但是在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後,這種解讀兩岸政治的能力立即大幅衰退,一來是因為缺乏行政資源,但最重要的是,則是在於領導者搞民粹、不關心兩岸議題,才讓民進黨長期處於欠缺中國知識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