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一新:吳李會後兩岸加強經政互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5 14:12:08  


 
  其次,大陸於2008年首次同意台灣派遣前“副總統”連戰以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 經濟領袖會議,又於2009年第一次同意台灣用觀察員身分並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衛生協議” (IHA),以及“政府採購協議”(GPA)。但是,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從此便成絕響。後來,台灣提出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架構協定”(UNFCCC) 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 的要求,大陸即未置可否,原因當然是台灣一直以“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為由,未對大陸有關政治議題的要求做出任何回應,而大陸則認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要求涉及政治層面。

  第三,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告訴吳敦義說,加強兩岸在經濟領域的各項合作,仍然是今年兩岸關係的優先和重點。兩岸關係正在呈現出全方位發展的新態勢,但與此同時兩岸經濟合作正“由易入難”,增進政治互信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王毅說:“我認為,一個重要和基本的著眼點就是,我們應該進一步維護好、鞏固好而且不斷深化我們雙方的政治互信。”顯然,王毅談話的真正重點在於“增進政治互信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從“先經後政”到“經多於政”?

  文章說,的確,兩岸投保協議、陸資來台、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兩岸證券監理合作平台、兩岸金融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離岸市場商機、兩岸貨幣清算機制、ECFA後續談判中有關貨品、服務業等議題,真正談判起來都十分困難。不過,只要兩岸關係能從目前的“先經後政”,發展到“經多於政”,前述這些議題就算再困難,兩岸也能在互利雙贏的原則下找到解決之道。

  第四,儘管吳李會已定調不談“一國兩區”政治性議題,但是吳敦義4月1日從桃園機場前來三亞回應媒體對“一國兩區”的看法時,就特別指出“一國兩區”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國當然指的是“中華民國”。此顯示,馬政府已決定力促“一國兩區”成為兩岸新的共識,為下一階段的兩岸關係營造更佳氣氛與合理化基礎。

  文章說,北京非常清楚,在馬英九第二任期間,兩岸不太可能觸及“和平協議”、“軍事互信”之類的“高政治”議題,但大陸卻一直透過各種管道,希望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說中能提出比“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更進一步的表述,以便兩岸關係在更進一步推動之前為北京提供一個能夠對內交待的理由。

  最後,雖然吳敦義提出新的16字箴言是明白告訴大陸,“求同存異”是期望兩岸擱置爭議並和而求同;“兩岸和平”是盼望大陸不武;“講信修睦”是期盼雙方信守承諾並和睦相處;“民生為先”是希望兩岸關係在未來數年仍以經濟掛帥。然而,從以上各項分析來看,兩岸朝向和平發展,要想持續進展,就不可能完全擺脫政治諮商。

  文章說,北京非常清楚,在馬英九第二任期間,兩岸不太可能觸及“和平協議”、“軍事互信”之類的“高政治”議題,但大陸卻一直透過各種管道,希望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說中能提出比“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更進一步的表述,以便兩岸關係在更進一步推動之前為北京提供一個能夠對內交待的理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