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何只談“中國威脅”不談“印度威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5 11:11:27  


 
  如果將這個結論套放在印度身上,可以發現大多數條件都是可以等量代換的,只有關鍵性的一點不同,那就是印度並不是一個不能被納入西方世界的“他者”。眾所周知的是,印度在冷戰時期同蘇聯也保持了相當緊密的聯繫,那麼為什麼在冷戰後美國卻能毫無芥蒂地接納印度呢?
 
  文章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在政治上視印度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這點在前面也提到了。在蘇聯解體後,南亞政治出現了明顯的真空。美國如果希望在南亞地區謀取最大利益,就必須得到印度的支持。於是美國在這個時候與印度接觸,一方面,可以實現亞洲的力量均衡,構建美國領導下的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另一方面,印度也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帶給美國諸多商機。

  由此可見,美國不僅將印度視為其南亞地緣戰略下的關鍵一環,更是其亞太戰略中的關鍵籌碼。美國若想將亞洲始終穩定地在其掌控之中,則必須牢牢把握印度,與印度構建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所以美國與印度的親近又多了另一重因素,也是雙方的共同願望,那就是應對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前駐印大使布萊克威爾和卡內基基金會研究員特裡斯等人表示,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扶持印度成為“亞洲的超級大國”,並以此制衡中國。
 
  國際社會為何擔憂中國崛起而不擔憂印度崛起
 
  世界沒有選擇中國,原因是認為中國在各個方面挑戰現有框架。
 
  中國在經濟模式上使得世界恐慌。在西方人眼中,中國先是採取了競爭性的經濟模式“國家資本主義”挑戰西方傳統的經濟思想,同時又表現出了一種幾乎不顧其他人死活的重商主義姿態;此外,認為中國對貨幣的控制使得其僅靠出口就可以戰勝其他國家,並大肆攫取資源。然而倘若中國挑戰的僅僅是經濟模式倒也不是滅頂之災,最令西方人憂心是,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政治意識形態是與西方的民主和人權截然相反的,這令他們不禁開始認為,中國在世界市場上與美國的競爭並不是中國最想要的,而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系才是其最終目的。
 
  西方世界對於這種猜測當然還有其他依據。2010年,中國的國防支出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一些西方學者此前有研究稱,中國的GDP每增長10%,中國政府就會在武裝部隊上花更多的錢,所以這不禁讓他們開始擔憂中國會不滿足於只扮演經濟大國的角色,而同樣要向軍事大國進發。此外,西方也認為,中國目前正努力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並支持那些與美國利益相敵對的國家的行為,這顯然是在進一步擴大其勢力版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