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觀察觀察:印度的“東向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2 00:05:25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東向政策”是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提出的,被認為是印度外交的重大戰略措施。當時印度拉奧政府在財政部長曼.辛格(現任總理)的主持下,推行經濟改革,改變印度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經濟陷入危機,印度同這些國家的合作空間嚴重萎縮,而印度同周邊國家的關係也不大順暢(如同孟加拉國有水源問題、移民問題),印巴矛盾很尖銳(克什米爾問題),印度在南亞地區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受限。而東盟國家經濟蓬勃發展,與印度位置臨近,又有較深的歷史和地緣政治淵源,因此,東南亞國家成為印度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首選。不過,總的來說,當時印度東向政策的著重點主要還是在經濟方面,同地緣政治的關係不大。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印度當時推行東向政策的力度較弱,措施也不多,而東南亞國家的目光一直聚集在東亞,低估了印度的實力,東向政策沒有明顯的成果。

  解放日報文章稱,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亞洲格局的變化,印度的東向政策激發了新的活力,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勢頭。它的主要特點是,從籠統的意向轉為具體的行動,從單純經濟交流轉向全方位合作,從東南亞擴大到東亞與澳大利亞。印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多層次的交往,參加東盟條約,同東盟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10+1”),參加 “10+3”、“10+6”等東亞合作機制和東盟安全論壇等。合作內容也超越了經濟範圍,明顯向軍事、文化合作方面發展。印度的東向政策成為印度外交戰略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印度強化東向政策是否跟美國戰略重點東移有關?上面提到的事實說明,印度推行東向政策遠遠早於美國的戰略重點東移。“東移”與“東向”可以說是不期而遇、不謀而合。美國為了實現“東移”,積極鼓勵印度參與東亞事務,與美形成合力。因為美國“東移”迎合了印度對中國疑慮、防範的心理,印度也表現了一定的積極性。前不久,印度同美國、日本舉行了三邊對話,印度和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也日趨密切,多少表露了印度的心態。但是,也不宜據此認定這就是“美印合流”。印度的外交政策一向強調獨立自主,印度外交所依據的還是自身利益。很難設想,自認為是大國的印度會把自己完全綁在另一個大國的戰車上。印度外交是全方位的,在發展印美關係的同時,也很重視加強同其他大國的關係。印度同俄羅斯的關係仍然密切,同歐盟國家、日本的交往也很頻繁,同中國的關係也是向上的。

  在新德里進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剛剛閉幕,印度作為東道主提出了一系列積極主張,力圖深化金磚各國相互關係,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擴大金磚國家在國際經濟、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這再次體現了印度外交的全方位性。事實證明,認為“東向”和“東移”合流是沒有根據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