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京報:印度外交“八面玲瓏”,中國學不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1 00:04:51  


 
  中國學不來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策略

  問:有人把印度的這種外交策略形容為“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您怎麼看?印度外交具有什麼特點?

  裴遠穎:外交是印度的強項,比它的內政要厲害得多。在尼赫魯時期,印度就提出來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以後各界政府的努力都是在追求這個目標的實現。無論是在冷戰時期偏向蘇聯,還是冷戰後偏向美國,他都沒有離開這個原則,就是自己要做一個大國,不當別人的附庸。從尼赫魯開始,歷屆政府的外交技巧也都比較高明。

  首先,從政策來講,首先推出了“不結盟政策”,政策要旨就是既不過分依賴任何一方,也不過分得罪任何一方,有時依賴和得罪不可避免,但有個度。就算在冷戰時期,印度雖然明顯地向蘇聯傾斜,但也不與西方對抗。因此,不結盟政策使印度,同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關係好,同西方國家關係也保持了平穩。不結盟政策受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所以,印度同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也比較融洽。冷戰之後,它還有延續了與俄羅斯的比較好的關係。

  從策略上來講,印度善於抓住與其他國家的共同點,力求找到共同語言或共同利益,這樣就能把本來存在的分歧淡化下去。比如,它和美國打交道,就強調雙方都是民主國家;和蘇聯打交道,就說都是追求社會進步的國家,就是社會的公平正義,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屬國大黨的左派,有社會主義思想,他提出印度的模式就是社會要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式的社會”,社會主義對他來說並不是異己的東西,當然,對社會主義的界定與我們有所不同;現在和俄羅斯打交道,它就強調雙方是傳統的友好國家、可靠的朋友;同中國打交道,它就說都是文明古國,有很深的文化淵源;同新獨立的國家打交道,它就說都是過去殖民地的國家,有共同的歷史,等等。這樣,各個國家就會感到,印度可以合作,至少不是競爭對手。

  印度外交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瓏”,除了這種外交策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遠離美、俄、日、歐等等這些世界力量中樞,與這些國家任何一方都沒有什麼根本利害衝突。像中國就不行,利益糾葛很多,有時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客觀原因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