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意大利跨國打假 警示中國企業品牌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12-03-23 15:53:18


  作者﹕ 李兆清  江蘇南通 職員

  近日網絡上曝出意大利在北京設立的知識產權辦公室經過1年的調查發現,中國市場上有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業,並已經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申訴。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個節日為消費者提供了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契機。很長時間以來,“打假”更成為“三一五”的代名詞。今年三一五晚會上,麥當勞被點名批評,足見這個節日的分量。

  前段時間,某家具洋品牌因為質量問題備受指責。而最終的調查卻顯示,所謂洋品牌在該國根本不存在。原來消費者心目中的洋品牌,是國內某生產基地“掛羊頭,賣狗肉”,“拉大旗,作虎皮”,披著洋品牌的外衣,誤導著國內的消費者。其實,這與國人長久以來對洋品牌的盲從、對洋品牌的趨之若鶩有著不小的關係。假冒“洋品牌”或許正是出於消費者的崇洋心理,在產品的名字上西化,讓人誤以為這就是洋品牌。

  洋品牌眾多,與國人的崇洋心理有關,也與國內企業的品牌建設不得力有關。長久以來,民族品牌在跟洋品牌的競爭中,大都處於下風。享譽全球的品牌也就那麼幾個,不知道除了海爾、長城之外,還有多少品牌建立起了長久的聲譽。在自身品牌不過硬的時候,考慮到的不是如何加強品牌建設,而是存有僥幸心裡地披上“洋品牌”的外衣,而在產品質量上又與洋品牌相距甚遠,這樣就間接地對真實洋品牌的聲譽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也是意大利跨國打假的初衷。

  意大利跨國打假,說明意大利的知識產權意識非常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世界先進水平卻有著不小的差距。不少廠家在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時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方面跨國打假的意大利是很好的榜樣。另一層面上,意大利跨國打假,對於相關部門疏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種諷刺。有關部門如果嚴格知識產權進出機制,對新產品的背景調查清楚,也就不會出現“假洋鬼子”式的產品。山寨版的洋品牌也就沒有了立錐之地。

  山寨洋品牌盛行,不是自主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福音。山寨洋品牌盛行,對相關國家的洋品牌的形象是種傷害,無怪乎意大利下這麼大力度跨國打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