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華人向屈辱說“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8 11:46:35  


  中評社香港3月8日電/日前,筆者收到美國國會眾議員趙美心發來的一封郵件。郵件開宗明義:“我要告訴你一個令人痛苦的消息――2月24日,廖梓源案的第三名被告被判無罪”。

  人民網報道,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華裔聯邦國會議員,趙美心一直為改變美國社會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奔走呼號。趙美心的祖父曾因美國歷史上的排華法案備受屈辱。今天,趙美心的親屬也未能逃脫有著種族歧視色彩的欺侮傷害。廖梓源是趙美心的外甥。家住加利福尼亞州的廖梓源19歲時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後被派往阿富汗。去年4月2日,廖梓源被發現站崗時打瞌睡。自當晚凌晨零時1分開始,廖梓源遭到其他士兵的人身淩辱。在長達3小時20分鐘的時間裡,廖梓源不斷遭到踢打,還有人將整包沙子倒在他的臉上和口中。在所有這一切停止後的22分鐘,也就是4月3日凌晨3時43分,廖梓源在散兵坑內用自動步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今年1月底以來,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事法庭先後對涉及廖梓源案的三名被告進行宣判。對廖梓源肢體傷害最為殘暴的一名准下士僅被判監禁30天和降為列兵,其他兩名被告均被判無罪。趙美心憤怒地說,這三次判決是對正義的嘲弄,令人極為憤慨。最新判決表明廖梓源之死甚至不值得“一點點最小的懲罰,甚至不值一個美元的罰款”,“一個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的人得到的懲處也比此判嚴重”。

  美軍內部一直存在著帶有濃厚種族歧視色彩的欺侮現象。去年10月3日,19歲的美軍華裔士兵陳宇輝在阿富汗因受虐導致自殺身亡,此事在美國華人社會引起強烈憤慨。廖梓源案的發生及審理過程進一步揭開了美軍“欺侮文化”的黑幕。諸多暴力欺侮事件的發生和廖梓源案審理過程中缺乏正義表明,美國軍方並沒有認真對待欺侮行為的發生。事實上,美軍中的某些軍規不僅容忍,甚至鼓勵欺侮行為的發生。軍事法庭的構成使得廖梓源案根本無法贏得正義。廖梓源自殺一事根本不被允許包括在審訊內容之中。陪審團全部由海軍陸戰隊成員組成,這就如同審理華爾街超級騙子麥道夫案時,所有陪審團成員全部由華爾街大公司首席執行官組成一樣荒謬。

  對華裔歧視現象不僅僅存在於美軍內部。華裔球員林書豪近來迅速成名的過程中,也相伴著美國媒體不斷發酵的辱華情緒。對此,美國華人正以各種方式進行抗爭。趙美心等國會議員要求國會就美軍欺侮行為舉行聽證會,並倡議展開向五角大樓和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的簽名請願活動。在致奧巴馬總統的一封緊急請願書中,有美國華人代表說,“在我們為優秀球員林書豪近期卓越表現無比自豪、歡喜鼓舞之時,在我們埋首奮鬥為前途打拼之時,請不要忘記,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高高揚起的種族歧視大棒會隨時砸下,無論你是精英,還是普通百姓……軍中歧視現象如果任由發展,不加以制止,下一個廖梓源和陳宇輝就可能是你我兒女的命運。”

  美國歷史中的華人曾飽受屈辱。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排華法案》是其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排除一個民族享有平等、自由的聯邦法律。在美華人雖也曾以各種形式進行抗爭,但忍辱含垢多為常態。美國華人社會此番理直氣壯的抗爭,令人聯想到十九世紀60年代修建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期間喪命的無數華人寃魂——他們曾飽受欺淩,任人宰割,卻無人願意,也無人能夠為他們申訴。

  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中,華人仍然面臨著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但說“不”的聲音已經愈發響亮。在這一變化的背後,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背景,那就是祖籍國的不斷發展壯大。血濃於水,走遍天下都一樣。看到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人們一定會首先聯想到中國。只有中國的不斷發展強大,才能使在海外的華人華僑腰板更直,說起話來更加理直氣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