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軍隊一直打打和和,1962年、1973-1974年、1980-1981年及1994年雙方先後簽訂過停戰協議。”克欽獨立軍的政治幹部說。
1987年5月,政府軍對克欽獨立軍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領導人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政府軍的繼續進攻,獨立軍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其發現形勢不利後同意與緬甸軍政府進行停戰談判,雙方於1994年2月簽訂了《停戰協定》。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第二特區”,下設12個縣,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另外,一部分不同意達成和平協議的克欽獨立組織和獨立軍人士與旅居美、泰等國的克欽族學者、富商和基督教人士則在泰國成立了“泛克欽組織”(也稱“克欽文蚌同盟”),欲在緬北建立包括克欽、阿昌、彝、拉祜、僳僳、恕、獨龍等的“部落聯盟的國家”。
事實上,克欽獨立軍內部亦紛爭不斷。1975年,早丹三兄弟間就發生了內訌全被打死,後布朗森被推為主席;其病故之後,主席早邁又被軍中指責軟弱;2001年2月,一批有歐美留學背景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從早邁手中奪過了領導權,並確定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齊步發展,抵制緬甸政府勢力進入克欽邦,武裝爭取民族獨立”的路線,為後來的軍事衝突埋下了陰影。
2011年6月戰爭重新開始之後,克欽獨立組織已經與緬方進行過六次會談,其中三次在靠近克欽總部拉扎附近的拉扎央進行,一次在泰國的清邁進行,另有兩次在中國雲南瑞麗舉行。2月中旬雙方約定第七次會談,由於緬軍拒絕再度到中國境內而未能舉行。
另外,克欽獨立軍在此輪戰爭實踐中發現缺乏中文人才有諸多制約,因此在2012年2月決定調整教育方針:繼續以景頗文為主,英文為輔,著重加強中文的普及工作,從小學就開始在有條件的學校進行中文教育;中等教育以上不再設立緬語課,緬語不再作為考量學生成績的科目;克欽獨立政府工作人員的晉級考試中也將逐步增加中文成績和漢語口語的科目。
克欽獨立軍軍官學校也明確規定,今後將優先錄取會中文的克欽族和懂克欽語的漢族,並特別歡迎懂克欽文和中文、懂英文和中文的炮兵教官到軍官學校任教。
難以預料的戰爭趨勢
2011年3月正式執政,至今接近一年時間的緬甸新政府總統吳登盛上台後推出了許多政治改革方案:釋放政治犯,允許國外反對人物回國,將廢除新聞審查制度……尤其是取得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政治立場的轉變,最終希望獲得國際社會對其改革的支持及政權合法性的認可。
另外,新政府已經與多支民族武裝達成了停火協議,尤其與克倫族武裝能實現停戰,結束了雙方長達60年的爭鬥。
這些努力已經獲得了很大成功,國際社會已經不再明確把停止武裝衝突作為與緬甸關係正常化,解除貿易封鎖作為前提條件,例如挪威已解除經貿制裁,歐盟也取消了對其政府高官的簽證禁令,一些國際援助機構,包括官方發展援助機構(ODA)正準備重新進入緬甸。
“是否繼續對克欽作戰,緬甸政府內部有明顯的分歧;而對於如何談判,克欽內部也有不同看法。”JasonTower說,“比如現在已經停火的克倫族也對這場戰爭有意見,也希望克欽能盡快停火。克欽最高層一直只考慮談高度自治,不考慮和談,這個姿態已經影響到政府其他方面的努力,甚至整個國家的和解藍圖會遇到挫折。”
他認為,現在最關鍵的是雙方必須馬上停火,但緬軍佔領了不少原來克欽的土地,估計也不想撤離;而克欽不斷提出要打游擊戰,讓緬方更有動機和理由派兵進駐。另外,歐美國家已經開始放鬆對緬甸的制裁,如果最嚴重的衝突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顯然有人會問歐美國家是否在默認這輪戰爭?
“克欽的談判將來肯定會更難,但現在繼續打也沒有好處;對緬軍來講更沒有好處,假如它真要把克欽滅了,相信緬甸民間社會強烈反對。”JasonTower說,“現在緬甸民間社會的作用已經很大,是和解和發展的好機會,而不是打仗的時代了。”
必須指出,緬甸的民族衝突問題不是出現在封建時代,也沒有在殖民地時期爆發,而是獨立建國後才產生;以前的軍政府無力解決,新上任的民選政府似乎也舉步維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