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日報:馬英九要看到的是歷史機遇能否掌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3 17:33:09  


 
  社論說,在這裡必要指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和獲獎其實是兩回事,包括孔傑榮在內都有資格為馬英九連署提名;但諾貝爾和平獎未必會頒給馬英九,因為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兩岸議題,既不是北京更不是台北所能想像。以統獨趨勢言,非出以統一的格局難謂兩岸問題能有妥善解決的方案。但一個統一的中國豈是西方社會所樂見,如果中國統一而能重開漢唐盛世,可以想像對西方文明價值的衝擊會有多大。再退一步言,打開中美關係正常化死結的尼克森和卡特並未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台灣領導人又如何才有可能主導兩岸形勢發展,而這非有大作為不可。

  更何況,兩岸目前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和解狀態,而且因馬英九連任可以確定未來四年,兩岸應可邁入一個新的和平發展階段。然而誰都知道馬英九的承諾,在他任內不會和對岸簽署和平協議,是以兩岸互動的格局要有新的突破,就有賴外部突變,並出以非常手段始有可能。而這無論如何是個大難題。有些人頗具善意地表示,馬英九可以把兩岸和平協議拆開來玩,仿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另就兩岸文化、兩岸軍事互信或更多的兩岸互動互信簽下協議。但可以相信,這些期待或建議都在為難馬英九。

  社論說,若論馬英九2008年當選“總統”以來,兩岸關係的迅速解凍,從兩岸大三通到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正如馬英九所說,為兩岸60年來所僅見。相較於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這當然是重大事件,馬英九豈止可以名留青史,而且是重新啟動兩岸歷史向前發展的重要推手。若考量整個亞太格局,或以世界史的角度切入,台海風雲一變而為兩岸和解,當然要歸功於台灣民意的持續轉向和馬英九的撥亂反正。何以馬英九這些努力未見諾貝爾和平獎委員們的青睞。

  再以台灣內部的民主化進程言,馬英九逆轉民粹政治,創造了二次政黨輪替的新局面,民主化為之更見鞏固;馬英九連選連任的種種選舉訊息,以及和對手的互動,通過網路世界,也為華人世界創造了新的思維,即民主已經成為中國人政治生活中的現實,這對大陸網民特別是知識分子言,更是夢寐以求的民主典範。這就不是諾貝爾和平獎之有無所能概括。放諸歷史長河觀察,這才是中國歷史以及世界史向前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社論說,就歷史評價言,馬英九四年前打開兩岸僵局,早該得諾貝爾和平獎了;兩岸若有和平協議,為天下開太平,更應得獎。但重視歷史評價的馬英九絕不可能僅庸俗地注意到誰來給獎,而是史家的評價。是以馬英九要看到的是歷史機遇能否掌握,歷史格局能否因此大開大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