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民進黨路線辯論尚未開場 權力鬥爭登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0 14:14:32  


  中評社台北2月10日電/民進黨將於本月二十二日召開擴大中執會,提出“二零一二”大選敗選檢討報告,並推舉代理黨主席,新舊主席定於二十九日完成交接。為撰寫敗選檢討報告,黨主席蔡英文連日來邀請執政的縣市首長和參選“立委”落敗的參選人討論,還將邀請黨內“天王”及重量要角討論敗選原因。此二項將會影響民進黨未來政治發展路向及為“二零一六”部署定調的黨務,引發各方注意。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從目前黨內的公開爭論中,已看到對敗選原因有幾種說法。其一是“路線錯誤”,認為民進黨輸在路線問題,未能適合形勢發展,因而必須向中間靠攏,與台聯黨分工合作;其二是“外來因素影響”,認為民進黨輸在北京與華盛頓聯手打壓,民進黨本身並沒有甚麼過錯;其三是“策略出錯論”,認為吳乃仁、林錫耀等“新潮流系”人物所把控的競選總部,無法精準判斷宋楚瑜是否會“選到底”,蘇嘉全農舍問題會否發酵,而且對民調過於樂觀等,因而導致戰略和策略都嚴重錯誤。

  如果在敗選報告中,“路線錯誤論”佔了上風,就可能會在黨內掀起第二次“中國政策大辯論”,堅持否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要負全部責任,倘她仍然不認錯,將影響她的“二零一六再戰權”。但從實務看,雖然此一議題正確,但並不符合民進黨的政治基礎和生存利益。因為國民黨早已將兩岸政策的主導權和詮釋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佔據了制高點,民進黨向國民黨靠攏,不但是“遲來一步”,根本無法與國民黨爭奪大旗,而且也是“東施效顰”,怎麼學也學不像,難以改變人們心中早已固定的印象。這就將使民進黨處於“兩頭不到岸”的境地,既難以討好中間和淺藍選民,又將流失泛綠民眾——所謂“與台聯黨分工合作論”,其實就是主動將深綠選民拱手送給台聯黨。這種情況,就好象是四年前馬英九既討好不了淺綠選民,又讓深藍選民失望那樣。何況,目前藍綠基本盤五五比四五的態勢已經基本定型,民進黨再往中間靠攏,也難以改變這個事實。

  “中美聯手壓制民進黨論”對蔡英文最有利,因為這是“不可抗拒的外力”,故而她的敗選是“非戰之罪”,可以無須負上任何責任。但倘若敗選報告採取這個觀點,就將讓民進黨失去改革轉型的契機和動力。目前黨內吹起的一股對蔡英文的挽留風,希望由她來再戰“二零一六”的人,儘管並非都是持有上述觀點,但性質都是一樣的,蔡英文的敗選是“非戰之罪”,受外部環境影響,蔡英文本身無任何責任。這樣,民進黨和蔡英文對無需檢討和改善。

  “選戰策略錯誤論”則可能會有兩種發展方向。其一是由蔡英文承擔責任,這就將會宣佈她的“非典型戰法”失敗,必須恢復民進黨的草莽英雄戰法。倘此,蔡英文四年來辛辛苦苦改革民進黨的努力,將毀於一旦,而她本人也將會遭到拋棄。其二是蔡英文將責任推卸給具體操盤的總幹事吳乃仁和執行總幹事林錫耀,以求自保。但這將會導致蔡英文與“新潮流系”決裂,讓“新潮流系”痛下決心投靠蘇貞昌,使“蘇蔡之爭”的雙方實力發生重大傾斜,並促使蔡英文與“扁系”、“謝系”、“遊系”大結盟,黨內可能會掀起派系權力鬥爭的腥風血雨。

  當然,還可能會有更多論點在討論中泛起,但究竟蔡英文最終是傾向於何種觀點,則有待二月二十二日敗選報告出籠後,才見明朗。

  但有一點已經明朗的是,民進黨內的“中國路線辯論”尚未正式啟動,權力鬥爭就已登場。圍繞著黨主席的選舉,各派系人馬、各有你企圖心者,已經暗中爭鬥、縱橫捭闔。從目前情況看,這場主席爭奪戰主要是在蔡英文與蘇貞昌之間進行。但由於蔡英文已經連任兩屆主席,按黨章規定不能再選,且也是辭職,更無辭職者再落場參選的道理,因而她並不是爭奪黨主席的“主角”,而只能是“代理人戰爭”,由她物色的“代理人”代表她出戰。在相隔一屆的兩年,亦即二零一四年不再受“連選得連任一次”規定束縛之後,再次參選黨主席,從而為自己於二零一六年再次披掛上陣參選“總統”厚積政治能量,此時正好是“時間剛剛好”。因此,她目前的做法,就是千方百計保證能讓自己的“代理人”當選黨主席,以確保二零一六年黨主席換屆選舉時,“代理人”甘於犧牲自己“連任一屆”的機會,將主席權仗交出。與此同時,也能保證在這兩年間,民進黨中央的黨務運作,都是有利於她的“再戰二零一六”。

  蔡英文的這個戰略意圖,將會得到“謝系”和“遊系”的全力奧援。其實這只不過是“借助鍾馗打鬼”,目的是以蔡英文來阻擋蘇貞昌。但倘如此,“謝系”和“遊系”將會失去發展機會。實際上,儘管在“總統”黨內初選過程中,“謝系”為蔡英文立下汗馬功勞,但在“總統”競選過程中,“謝系”卻未獲得蔡英文的真心信任很提供機會,反而讓“新系”吳乃仁、林錫耀、徐佳青、梁文傑,以及因為親近“新系”而也曾被打成“十一寇”的蕭美琴等人壟斷了競選總部的大權,而“謝系”人馬則遭到邊緣化,只能從事一些瑣碎工作。因此,儘管謝長廷本人會極力“抗蘇”,但其子弟兵是會仍將會做“為他人做嫁衣裳”之事,尚不得而知。

  但很明顯,“新潮流系”也真不愧是“謀略家”,為了要“拱蘇”,可以背叛自己的政治立場。眾所周知,在近年,“新系”出於“反扁”的需要及大形勢使然,對兩岸政策的態度有了較為正面的轉變。正因為如此,在前一次“立委”及“總統”的黨內初舉中,“新系”才被扣上了“十一寇”的“罪名”,幾乎全軍盡墨,及謝長廷將獲得“新系”全力支持的蘇貞昌打得落花流水,“見骨見血”。

  四年後,蔡英文敗選“總統”之戰,獲“新系”前總召洪其昌安排為接棒人的段宜昌(據說兩人有姻親關係)即聲稱民進黨應該誠實面對“九二共識”,並還曾將歷史恩怨擺放一邊,力挺黨內政敵謝長廷拋出的“修改黨綱說”,聲稱“即使是‘台獨黨綱’,沒有什麼是不能修正的”。但僅僅過了一個星期,當謝長廷提出“向中間靠攏論”時,段宜昌卻又突然轉口,認為民進黨不是輸在路線,而是選戰中對於議題的反應能力,還把“新系”曾批評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搬了出來,認為民進黨要貫徹這個路線,而不是往中間靠。

  這個突然轉變的奧妙,恐怕就是在於“新系”不願也不甘於“兩岸議題”的論述主導權,落到謝長廷的手中。實際上,民進黨這一波的兩岸政策檢討,直接牽涉到未來的黨內格局,也就是蔡英文、謝長廷與蘇貞昌的權力之爭。如果蔡英文、謝長廷的思路成為黨內的意見主軸,蘇貞昌不但無法接班掌舵,而且還很可能會迅速地被邊緣化。因此,蘇貞昌一定要先把這一波的檢討聲浪壓下去,等到蘇貞昌或其代理人順利出掌黨魁,再由蘇貞昌來領導“大陸政策大辯論”也不遲。

  但“新系”的全力相拱蘇貞昌,必會與自己也曾支持過的蔡英文形成衝突。而從利益關係看,由於“新系”的主要黨內敵人是謝長廷,故而“新系”是否會與蔡英文決裂,關鍵就是在於謝長廷是否會與蔡英文結盟。否則,仍將會象去年黨內“總統”初選時那樣,在蔡英文、蘇貞昌之間宣佈“中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