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2011年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退市的中國企業的市值總額,超過了中國企業通過在美首次公開發行(IPO)籌集的資金總額。外媒用“退市潮(WaveofChinadelistings)”來形容這一現象,並稱“這是一個鮮明的跡象”,表明許多外國投資者看空中國企業。青年參考文章稱,在外媒看來,引發此輪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退市潮”的主要原因有3個:股價過低、借殼上市和欺詐指控。
截至本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還剩58家。
“市值在美國縮水70%~80%,他們不禁要問,‘我為什麼還要繼續上市?’”
如果進行順利,今年2月,盛大網絡——第一個赴美上市的中國網游企業,將從此告別納斯達克。而盛大網絡並不是個例。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包括傅氏科普威、安防科技、泰富電氣、樂語中國在內的28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宣布退市,在美國掀起了一股中國企業“退市潮”。美國羅仕證券統計顯示,2011年以來,退市或正在進行退市的中國企業市值總額高達78億美元,而這一數據還不包括被摘牌的公司。相比之下,根據英國湯森路透的數據,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總額僅為22億美元,比2010年減少了一半。
這波“退市潮”也影響到了原計劃赴美上市的其他中國企業。迅雷、盛大文學、拉手網、凡客等國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延緩了其赴美公開融資的步伐。
股價過低是中國企業退出的一大原因。“這些企業的董事長或創始人看到公司上市後,市值在美國縮水70%~80%,他們不禁要問,‘我為什麼還要繼續上市?’”《金融時報》1月3日引用一名銀行家的話稱,“保持上市的成本與效益不相稱。”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12日,已有24家中國概念股股價在1美元之下。據納斯達克規定,如果上市公司持續30個交易日股價都低於1美元,則將面臨退市警告。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在90天內採取措施扭轉股價,那麼將被停止股票交易。
早在2009年,湖北武漢中能集團下轄的中國能源公司就從美國退市,成為第一家退市的中國國內企業。日前,中能集團董事長鄧天洲在談及退市的原因時說,“每年除了需要100多萬美元的上市費用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價值得不到體現,美國市場無法實現繼續融資的作用。”
據參與相關交易的銀行家們介紹,對某些管理團隊和私人股本集團來說,股價下跌帶來了收購企業股權、以謀求最終再度上市的機遇,以後的上市地點可能在香港或中國內地——在這些地方,中國企業得到的估值水平一般高於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