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旺報:使九二共識成為全民共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6 10:46:55  


 
  社評說,那麼,“九二共識”是名存或實存?是文件存在或默契存在?是形容詞或名詞呢?由於1992年時,雙方並沒有簽署“九二共識”的文件,也沒有人以“九二共識”稱此衝突與妥協的過程,直到2000年才有人提出這個詞句,顯然這是雙方的默契,不過,確實有許多文件可以佐證共識的存在。既然“九二共識”是2000年才提出的詞彙,當然應該視為形容詞,用以形容當年發生的“事實”。形容詞可以改,可以用其他形容詞代替,但不能否定那件發生過的“事實”。

  2008年以來,兩岸所有經貿、文化、行政和民間事務的協商,都建立在這個模糊的默契基礎上,雙方承認有默契,北京有面子,台灣有里子。有人認為民進黨掌權時期雖然否認九二共識,產業依然大舉進軍大陸投資,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由16%上升到40%,證明無“九二共識”兩岸經貿也能發展,民進黨並沒有“鎖國”。其實“鎖國”是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貿易額上升是民間企業的活力。

  社評說,當年大陸經濟正在起飛,如果不是民進黨“鎖國”,台灣當時經濟不會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台灣至今仍在為當年的錯誤付出代價。台灣目前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為42%,一旦台灣片面否定“九二共識”,北京自將減緩或遲滯後續經濟合作計劃,兩岸經濟關係將回復無序發展狀態,結果就是兩岸經貿失衡,台灣經濟對大陸依存度再度攀升。

  政府釐清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法理邏輯、文獻、操作空間、利弊得失後,應透過公民對話方式擴大公共支持基礎,然後可以透過“國會”文件方式保留下來,形成具有法律基礎的台灣共識,政府就可以據此與北京周旋,進而把“九二共識”對台灣的“經濟紅利”轉換為“政治紅利”;將“九二共識”創造的兩岸“利益共同體”,轉為兩岸的國際“尊嚴共同體”;使“九二共識”對兩岸“發展紅利”上升為兩岸政治“和平紅利”,開啟兩岸和平契約的可能。

  社評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的智慧結晶,在未有新共識前,無疑是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最無害也最有利的選擇,民進黨敗選之餘,必須看到台灣多數選民贊成“九二共識”,從而試著去理解多數人的選擇;國民黨在勝選之餘,更必須尊重少數,耐心溝通,試著使之成為台灣共識、全民共識、兩岸共識,使“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利益極大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