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和勁松:緬甸問題並非西風壓倒東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9 00:19:23  


和勁松指出,緬甸問題不是非要“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理念。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記者 劉曉丹)緬甸,這個多年來一直戴著神秘面紗的國度,自從去年舉行20年來首次多黨制大選之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深刻變化?對於近期媒體熱炒“中美對緬戰略爭奪”的話題,我們又該做出怎樣的理性觀察和判斷?

  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所副研究員、緬甸問題專家和勁松,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緬甸是一個獨立、統一、有尊嚴的民族國家,它對西方示好,是為了在世界上找回它應有的位置,重新回到國際社會,得到有良知國家的支持。他強調,任何國家只要本著互利共贏的目標和互相尊重的態度,幫助緬甸走上繁榮發展,走共同發展的路子,有何不可?不是非要“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理念。 

  緬甸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是緬甸最值得信賴的“胞波”

  據和勁松介紹,緬甸自1962年軍人上台執政以來,秉承1946—1948年的緬甸國家立國精神,爭取國家統一和民族獨立,在對外關係上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他分析說,緬甸長期以來存在三個問題:一,緬甸面臨民族國家分裂的危險;二,不同宗教信仰的融合問題;三,發展道路選擇問題。因此,1988年以後的緬甸軍人政府同樣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的,它的初衷和出發點是依然是保證國家的統一、民族獨立、社會融合。與以往不一樣的是,1988年以後的軍人政府改變了過去奈溫時期的“僵硬”的“左傾”做法,開展了一系列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緬甸的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由於跟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在發展道路問題上發生分歧,西方借此對緬甸進行制裁,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因此,儘管緬甸軍人政府有通過對外開放獲得發展的期望,但真正能開放的空間是有限的。 

  在緬甸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這些年裡,“中國政府在不干涉緬甸內政的原則下,給予了緬甸最誠懇的幫助,可以說中國是緬甸最真誠最值得信賴的‘胞波’。”他指出:“另一方面,西方的制裁給緬甸帶來了諸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給緬甸的老百姓帶了生活的艱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