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少將:中國不乏為捍衛核心利益不惜一戰之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9 08:11:45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環球時報》發表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少將的文章指出,面對近期與周邊國家發生的爭端,中國應該持什麼樣的姿態?從6日召開的中國海軍黨代會中可以找到詳細的解答。“中國沒有打仗的意願”,這是對的,但只說了問題的一半,還有一句話應該是“中國也不乏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不惜一戰的意志”,只有把兩句話說全了,才能把“中國不想打仗”的良好意願變成現實。否則,就會向對方發出錯誤信號,以為中國是在“以土地換和平”,別人將以為我軟弱可欺,戰爭將不可避免地逼近中國。

  建國以來,中國經歷的幾場自衛戰爭,中國都沒有打仗的意願,但是,戰爭還不是來了?“樹欲靜而風不止”,打不打,不是由中國的主觀願望所決定的,它是由對方的擴張野心和對方對實現擴張野心的得失判斷所決定的。當它判斷利大於弊時,它很可能鋌而走險;當它判斷得不償失時,它就可能望而卻步。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對方,如果觸犯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欺人太甚,中國不想打也得打,否則,有忤民意,否則,就是違憲、失職。

  目前,周邊大多數國家本身不具備用戰爭讓中國屈服的條件,這是對的,但要警惕,這些國家具備挑起摩擦拉美國介入的可能。因此,我們必須做好這種準備,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防患於未然。只有做好中戰的準備,才能遏制小戰;只有做好大戰的準備,才能遏制中戰;只有做好強敵介入的準備,才能遏制小敵不敢囂張。

  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忌諱借助軍力的問題,哪個國家解決爭端不以軍事力量做後盾?放棄軍事鬥爭手段,就變成沒有牙齒的老虎,誰都可以欺負你。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但又不輕易言戰,不打第一槍,這樣才能更加體現我們泱泱大國的和平誠意。若非有軍事力量做後盾,我們豈能收複西沙和永暑礁、赤瓜礁等島嶼?南海主權聲索國將得寸進尺、得隴望蜀。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兵”、“攻城”是迫不得已的最後手段,在“伐謀”、“伐交”尚有一線希望時,我們絕不會輕易“伐兵”、“攻城”,但沒有“伐兵”、“攻城”的實力、準備和意志,“伐謀”、“伐交”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便實現了,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也會相當大,所謂“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難得到”。

  因此,在解決與周邊爭端問題上,我們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恩威並舉,剛柔相濟。做好非理想狀態下的最壞準備。正如孫子所雲,“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只有有備才能無患,只有敢戰方能言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