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離開緬甸 希拉里下一站是朝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8 00:28:05  


緬甸之行後,各方猜測希拉里的一下站有可能會是朝鮮。圖為2010年希拉里和蓋茨在非軍事區拿起望遠鏡瞭望朝鮮。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12月2日晚,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結束了她三天的緬甸之行,但這三日的歷史性訪問所帶來的餘波卻一直在蔓延。除了緬甸將因此次時隔50多年的美國高級官員訪問而發生的巨大變革之外,大家也在紛紛地猜測希拉里的下一站會是哪裡。美國《大西洋月刊》刊文稱,基於當下的環境考量,以希拉里的下一站很有可能是朝鮮。

  文章稱,緬甸的情況向人們暗示了希拉里可能訪問朝鮮的某些“可能性基準”:對新興經濟和政治改革的渴望和擁護(包括釋放某些政治犯);重回2005年六方聯合聲明達成的無核化承諾的可能性;一個擁護美國干預政策的韓國領導人,以保護當局免受國會保守派的批評等等。

  這些條件都代表了一種更高的“政治準入界限”。2000年10月,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曾在平壤與金正日會面,但那次會面是緊隨著同年6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同韓國領導人金大中歷史性的會面之後,那也是金正日第一次公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儘管朝鮮被懷疑正在進行一個秘密的濃縮鈾項目,但仍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朝鮮已經違背了它無核化的承諾。因此,在朝鮮承諾放棄核項目的前提下,金大中支持美國同朝鮮恢復邦交,這對2000年10月克林頓當局同平壤的政治接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金大中同朝鮮的“陽光政策”卻意外帶來了兩個後果:一是,金大中的政策承諾將會改變朝鮮,但事實上卻加深了韓國國內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政治分歧;二是,緊接著朝韓兩國領導人歷史性的會面被披露是韓國賄賂金正日1億美元才促成的。(事實上,會面還因朝鮮要確認資金轉賬成功而推遲了一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