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洲危機會變得更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2 10:02:29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英國《金融時報》2日刊登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探討歐洲危機是否會變得更糟。新華網刊登了文章主要內容:

  事態還會變得更糟糕嗎?我指的是特別糟糕的情況——像大蕭條或世界大戰那麼糟糕?按照我們這一代人所接受的教育,這種巨變只會在歷史書上出現。

  當然,眼下的歐洲有一種不祥之感。波蘭外長本周一在柏林警告稱,歐洲已“走到了懸崖邊緣”,這不過是最新的一個例子。法國總統薩科齊最近也發出警告:“一旦歐元崩潰,歐洲就會崩潰。在這塊曾發生過可怕戰亂的大陸上,歐元是和平的保障。”

  歐洲政客們往往喜歡以戰爭威脅來示警,以此為他們鐘愛的歐洲項目謀求支持。正常情況下,沒幾個人歐洲人拿這種話當回事。

  相反,對於在和平與繁榮環境下長大的西歐人來說,戰爭的話題似乎注定是遙不可及的。在我所生活過的年代,雖然也有過起起落落,但情況似乎一直在穩步改善。納粹被打敗了;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獨裁政權垮台了;蘇聯帝國解體了;南非則告別了種族隔離制度。

  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和平與繁榮已成為西方社會的常態。因此,這也讓我們很容易忘記,世界上大部分其它地區和我們不一樣。最近讀到一本相熟的中國學者閻學通寫的書時,我很吃驚地看到這樣一句話:“文化大革命中我們看到有些人被打死,所以對生活的殘酷有些習慣了。”

  但在過去的30年裡,對於和平、繁榮與適度舒適生活的期待,已蔓延並超越了西方所專享的範疇。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中國,已讓位於購物中心和工廠時代的中國。而特蕾莎修女時代的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IT革命時代的印度所取代。

  全球化讓整個世界看起來像是一個更安全、同質化程度更高的地方——亞洲和東歐新興的中產階級,欣然接受資本主義的舒適和價值觀,正是這方面的體現。如今,冷戰時期似乎要依賴核武器才能夠保障的全球和平,似乎有了新的支柱——國際貿易以及對消費主義的共同信奉。

  直至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之前,1997年托尼.布萊爾所選用的競選歌曲《明天只會更好》似乎捕捉到了這個時代的精神。

  然而,自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以來,我們發現,事情的確有可能變得更糟。問題在於:能糟糕到何種程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