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中印沒有成為“戰略敵人”的理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30 00:00:26  


  中評社北京11月30日電/中印臨時取消了新一輪邊界問題談判,原因是什麼,眾說紛紜。有一點是肯定的:GDP總量占中國1/3的印度,在對華心態上反而相當強勢。印度不存在向中國做任何讓步的社會輿論條件。當然,讓中國在領土問題上向印度做讓步,也無從談起。

  環球時報文章稱,中印邊界問題實際上僵在那裡,中印理性的選擇大概是保持邊界談判和它的“良好氛圍”,別讓邊界問題反覆刺激雙方的全面關係。中印尤其要嚴防邊界問題突然惡化,主導兩國關係走向。

  在中印關係中,當前印度一方更敏感,更活躍,製造節外生枝的機會比中方多得多。所謂“龍象之爭”,印度很當回事,甚至逐漸形成對它的迷戀。但中印競爭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關切,中國輿論談印度通常就事論事。

  中印各自都有自己“被包圍”的不安。不同的是,對印度來說,中國是對其包圍圈的“疑似謀劃者和實施者”。對中國來說,印度是對我包圍的“疑似參與者”。中印對對方威脅的量級感受是不一樣的。

  印度是民族主義很強的國家,在實力遠遠不夠的時候,就急匆匆把自己定義成“世界一流大國”。它從國際社會印證這一定位的願望很迫切,美國可以通過給予高規格禮遇滿足它,但它最希望從中國要的,是從GDP增速到各種數據的世界排名,一項一項地把中國壓倒。

  客觀而言,中國在制定國民經濟各項指標時,很少會考慮“印度因素”,一旦有一天中國的GDP增速輸給印度,印度社會的欣喜若狂可以預期,中國社會是否會為此感到傷心卻很難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