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拉伯民主的三個敵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3 10:15:47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要在今年秋季拍攝阿拉伯大動盪的相關場景,當然少不了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的悲慘結局。但兩種截然不同的政府治理方式也很醒目,一種體現在自“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在突尼斯舉行的首次民主選舉,另一種(完全沒有體現出來)與神秘的神權國家沙特阿拉伯有關。
 
  金融時報今日刊登戴維•加德納的深度分析文章,該文章指出:突尼斯大約90%的合格選民參加了選舉立憲會議的投票,這次選舉可能為推翻獨裁政權的各個阿拉伯國家樹立榜樣。突尼斯革命以及被其點燃的埃及、利比亞和敘利亞革命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忍受了幾十年獨裁統治的民眾對選舉欣然接納,為其它國家定下了一個基調。
 
  相比之下,年邁的沙特王儲蘇爾坦(Sultan)逝世引發的王位繼承問題,令人想起了前蘇聯隨著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身體開始衰弱出現的老人政治。沙特王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現年77歲、超級保守的內政大臣納伊夫(Nayef)親王手中。納伊夫很快被立為王儲,一旦同樣年老體弱的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國王離世後就可繼承王位。
 
  文章稱,最終哪種國家治理方式將成為規範至關重要。為動盪的阿拉伯世界塑造未來的鬥爭將非常激烈——沙特將處於鬥爭的中心。他們將以伊斯蘭遜尼派中清教徒式的瓦哈比(Wahhbi)教義為盾牌,以石油美元為武器,引導阿拉伯伊斯蘭走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儘管對許多人而言,這並非具有吸引力的麵包加馬戲(指政客為籠絡人心而施加的小恩小惠,譯者註),但建立在絕對君權和瓦哈比宗派主義這兩大支柱之上的沙特政權,往往感到歷史和天賦神權才是決定性因素。

  阿拉伯半島的宗教改革運動基本上與19世紀的阿拉伯政治改革運動同時期。與現在一樣,到19世紀60年代憲法改革已經扎下根的突尼斯和埃及當時是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鋒。但阿拉伯人的首次覺醒或突尼斯復興黨(Nahda)建國和憲政的正常進程被打斷,它的原初民主表述因英法帝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入侵而受到懷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