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邵宗海:蔡英文沒有在兩岸迴旋的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1 00:29:24  


 
  稍後2011年10月3日至5日,蔡英文再前往日本進行3天的訪問,主要目的是與日本官員談及區域安全議題,與繼續維持台日關係的友好發展。而在兩岸關係層面,她則重提“台灣共識”的內涵,希望找出最有利於台灣面對世界與面對中國的立場。而依照民主程序形成的共識,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才能維持兩岸長期穩定的關係。不過,在這趟日本之旅,給予外界印象深刻的是,蔡英文在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兩岸雙方有誠意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眼前的難題將會逐一化解、蔡也認為目前兩岸僵局是歷史產物,未來不竟然會是零和局面,與中國的關係上不排除任何可能性。蔡英文進一步強調:對於兩岸之間存在的差異,民進黨不能太天真去面對。她願意和北京領導人一同以互利、明智、負責的方式,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推動兩岸關係。到此為止,蔡英文的“中國政策”,是給了外界一種“不可預測性”。二、後段“政策宣示”,開始凸顯台獨本質就在這樣連串闡述她的“中國政策”之際,不管外界給予批評是“模糊性”或“沒有具體性”,至少還維持在對北京釋出“和解不對抗”的善意。但是2011年10月8日蔡英文在高雄國政演講時,說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這段話,認為台灣不只是個地理名詞,而是經過許多年民主洗禮跟“總統”直選後,這個“中華民國”的政府事實上已經變成是台灣人的政府,所以蔡英文說無論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叫台灣,都是我們台灣的政府,都可以包容。儘管她一直認為大部分的台灣人民對這樣的說法是認同的,但這樣說法卻讓她的政策底線露底,原來她早先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不是在“有沒有存在”有所爭論,而是她仍然在民進黨的傳統思維下,以“兩國”關係來檢視兩岸關係。

  從蔡英文縱向的語言與動作來檢視,就會發現她最早所說“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所謂“和”,就是她在日本所說:她願意和北京領導人一同以互利、明智、負責的方式,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推動兩岸關係。至於“不同”,蔡英文也非常清楚的指出,兩岸之間仍存在差異,民進黨不能太天真去面對。所以最終要“求同”,而這個目標,就是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唯有如此,眼前的難題將會逐一化解。但如何“求同”,就是先讓台灣內即先建立起“共識”,這就是蔡英文口中的“台灣共識”,因為如蔡在美國所說,與中國的關係,要有台灣共識去凝聚力量。而且蔡也強調:依照民主程序形成的共識,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才能維持兩岸長期穩定的關係。

  可惜的是,在“台灣共識”還沒凝聚之前,蔡英文就先喊出了“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這段話,無異讓外界更加確定:蔡早先表達不能接受“九二共識”,其關鍵不是在於“九二共識”有沒有存在,而是她仍然希望與對岸用和平發展的共同語言,來推動兩岸關係,並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是奠基在“兩國”的關係上,這當然就再次觸及北京最敏感的神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