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將對衝貿易戰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
還應看到,中國對美國的反報復也將會沉重打擊美國經濟。中國可以對美國大豆、肉雞等農產品以及高檔消費品採取提高關稅等報復措施來反制美國。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不同的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農產品和附加值含量高的產品,如汽車等。農產品雖然也是生活必需品,但問題在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大國,美國農產品大量進入中國,是以中國相關產業的受損為代價的,人們對此早就不滿,要求中國政府減少美國農產品的進口。貿易戰正好為中國提供了機會,而美國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享受政府補貼。制裁美國農產品,將會打擊美國利益集團中重要的農業工人的利益。至於美國三大汽車企業,更是依賴中國市場才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
退一步說,減少美國農產品的進口即使會提高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以及人民幣升值會使中國製造商的海外競爭力減弱,然而,這些都可以從人民幣升值後增強的購買力得到彌補。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好處是會減輕中國國內的通脹壓力,加強國民的消費能力,並把人民幣打造成更國際化的貨幣。人民幣一旦國際化,一方面減少中國對美元的依賴,避免中國的經濟決策受制於美國;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後,購買力的提高可以使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更多農產品和其他商品以補充美國商品減少之需。因此,對中國而言,除了短期就業受貿易戰的較大影響外,其他方面所受影響有限。相反,美國疲弱的經濟非常需要擴大就業、擴大出口來提振信心,奧巴馬在2年前提出了一個未來5年規劃,要把美國重新打造成出口大國,在這種形勢下,沒有了中國的市場,美國的出口大國之夢恐很難實現。
因此,必須要讓美國公眾看到此種兩敗俱傷的現實風險,只有這樣,美國才不敢對中國造次。
長期中國或將從貿易戰中受惠更多
中長期來看,貿易戰對中美兩國影響的判斷則要簡單得多。對中國而言,如果應對得當的話,貿易戰的中長期影響要比短期影響好得多。這主要是因為,貿易戰或許能給中國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即促進中國真正從出口導向型的、以投資和外需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內需特別是消費為主的結構轉型,從而實現中國在目前環境下遲遲不能實現的產業轉型升級,改變中國長期被動依賴和受制於人的局面。
客觀而言,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固然不對,但它指出的問題正是中國發展的軟肋所在。最近幾年,美國都在謀求中國通過提升國內需求以降低過度的儲蓄,以及通過改革金融體系來擴大消費信貸。造成中國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以及國際收支盈餘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的根本原因,是發展方式問題,因此,解決中國經濟失衡的根本辦法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問題雖然已經提出許多年了,但一直進展不大,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各級政府仍然掌握著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中國改革的歷史表明,當政府的日子好過時,要從內部生成改革力量很難,需要從外部來推進改革。所謂"開放倒逼改革",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當美中發生貿易戰時,中國出口的外部環境比以前遠為惡劣,指望外需來實現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最初的一兩年會是這樣。在這個外部壓力下,政府才可能會痛下決心,把發展的基點真正轉向內需,推進收入分配、削減政府權力等早應實施的改革。
所以,從適應新的貿易環境方面看,中國將會加快調整貿易結構的步伐,出台一攬子具體政策來加速推動低端消費品等加工貿易的產品升級、民族品牌的建立、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提高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在出口結構中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