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小悅悅事件”引發中國對道德良知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3 10:54:06  


 
  “彭宇案”一審判決書中的判詞“雷人”,包括“(彭宇為)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是抓住撞人者,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等,當時引起輿論嘩然。

  季衛東擔心,“彭宇案”的這種判決思維正在形成某種定勢,公眾在救人時不僅擔心遭被救者“訛”上,更害怕的是連法官都不會支持自己。而一旦這樣的事態普遍化,道德的大面積滑坡就無法避免。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廣東連日來舉辦多場“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討論會,會上有不少人建議為見義勇為立法,或將見危不救行為入罪。

  各地學校也借此向學生進行道德觀念教育,甚至將此列為招生考題。
順德一客運公司頒“扶人獎”

  順德一家經營客運的公司頒發“扶人獎”,發放500元獎金給屬下一名巴士司機,以獎勵他上月幫助一名被摩托車撞倒的女子簡單包扎並打電話叫救護車。

  北大副校長吳志攀上月21日說的一段鼓勵校友扶起摔倒老人的話,也被網民大量轉發:“鼓勵校友做好事,如果中間發生風險,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訴,北大無償提供法律支持。如果敗訴要賠償,北大出20萬,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