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第六點裡,胡表示,“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然而馬英九表示,他上任三年多以來,推動兩岸關係最主要的法律架構,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下,以“不統、不獨、不武”原則維護台海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馬胡的說法,明顯不同在於:胡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馬強調“一中各表”;胡堅持“國家統一”,馬宣示“不統、不獨、不武”,也就是胡錦濤已清楚指出,兩岸關係是內戰遺留的問題,和平協議是為結束這個內戰造成的敵對狀態,而謀致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但馬英九堅持的是在“中華民國憲法”之下,維護台海現狀,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胡二人的說法和堅持,確實是不同與互異的。這是此次馬拋出“和平協議”大陸還在觀望與思考的理由所在。
界定為選舉語言互信基礎不足
大陸有涉台學者對馬英九倡議的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不做正面回應地指出:“大陸已經能夠判斷,台灣政治人物的講話,到底是對內,還是對外”。以大陸近期的克制和低調態度,這些學者的談話,似乎也暗示大陸已認知,面對台灣“總統”大選,馬英九的“和平協議說”,對內成分大於對外訴求。也就是,大陸許多學者認為大陸各界應該是將馬的“和平協議”論調,認為是屬於選舉操作的對內語言,大陸各方還在觀察注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