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外匯儲備3.2萬億美元 占全球1/3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7 09:09:28  


 
  外匯儲備多不多?

  按照傳統觀點,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遠遠超過最低警戒線,這麼多外匯儲備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運行的結果 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步入了“快車道”:2006年2月,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9年4月,突破2萬億美元;2011年3月,突破3萬億美元。面對這條陡峭上升的曲線,公眾不禁要問:外匯儲備是不是太多了?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適度,在理論和實踐中沒有統一標準。國際上也只是定義了外儲的低限,高限則沒有共識。“傳統觀點認為,外匯儲備不得少於3個月的進口額、10%的GDP和30%的外債,而去年底我國外匯儲備為2.85萬億美元,可以滿足22.5個月的進口、相當於48.44%的GDP和5.2倍的外債。按照傳統觀點,我國外匯儲備已遠遠超過最低警戒線,總量比較充裕,但究竟多少合適,目前沒有定論,需要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丁志傑說。

  比如,我國外匯儲備現狀是“藏匯於國”,與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比,企業和居民的外匯存款僅2500億美元左右,絕大部分外匯資產在政府手裡。而發達國家大多“藏匯於民”,2010年,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的民間外匯資產分別高達4.99萬億、6.91萬億、12.78萬億和15.4萬億美元。雖然這些國家的官方外匯儲備不及我國,但加上民間這一塊,其外匯資產均遠遠超過我國。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保持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確保國際清償能力、提高風險應對能力、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等具有重大意義。不過,巨額外儲猶如一把“雙刃劍”,也帶來四個“不利於”:

  不利於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央行買入外匯形成儲備,必須投放等值的人民幣(稱為外匯占款),因此,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人民幣在高速增加,如果不能及時完全對衝、回收,就會向市場注入過多的流動性,加大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風險。

  不利於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會引起國際上對我國貿易狀況和人民幣幣值的高度關注,容易誘發爭端。

  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時下,外匯占款已成為貨幣發行的主要方式,長此以往,會出現創匯較多的東部地區資金多、創匯較少的中西部地區資金少,創匯較多的第二產業資金多、創匯較少的第三產業資金少等現象。

  不利於保值增值。當前歐美債務危機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將對巨額外儲的保值增值帶來挑戰。

  需要強調的是,這麼多外匯儲備並非我們刻意追求,而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運行的結果。

  經濟學中有一個國民收入恒等式:儲蓄-投資=出口-進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消費率的不斷下滑,儲蓄率不斷攀升,根據恒等式,當儲蓄率超過投資率時,出口必然會大於進口,從而形成貿易順差,引發外匯源源湧入。“外匯儲備激增,根子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過度依賴出口,而要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仍需時日”,趙慶明說。

  此外,長期以來,我國在涉外經濟政策上“獎出(出口)限入(進口)”、在外匯管理政策上“寬進(流入)嚴出(流出)”,以及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企業和居民普遍不願持有和保留外匯等因素,也都助推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

  專家認為,應對外儲激增的“方子”是使其增量部分放緩速度,存量部分用好管好,打個比方,就是把進水龍頭關小點,出水龍頭開大點,這樣池子裡的水位才不至於過快上漲。就增量部分而言,應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思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如此,方為治本之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