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占領華爾街的反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9 15:23:29  


  中評社台北10月9日電/1987年電影“華爾街”,描寫一個初入社會年輕人,如何陷入股市內線交易的故事,從此,華爾街成為貪婪的代名詞,但那時的貪婪還僅被視為個人或局部的行為或現象。2007年前的次級房貸及其延伸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則已是整個金融體系漠視風險的集體貪婪,不僅重創全美國經濟,也衝擊全球經濟。 
 
 更糟的是,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雖採取一連串的紓困及救市措施,這些金融機構的氣焰卻未因此收歛,目前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獲利高於2007年前,當年捅出大麻煩的銀行高管依然坐領高薪或紅利,而美國失業率卻高掛9%以上。這樣的反差讓美國民眾的怨氣在金融海嘯三周年之際爆發,於9月17日發起“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運動,迄今已逾20天,本月15日還可能擴大成為全球城市占領活動。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這項由十幾個人發起的運動,原先是不被看好的隨性動員,但在全美各地的呼應下,透過新科技和網路的串連,讓這場抗議活動的聲勢日益壯大。抗議者的內容不一而足,但主要指向規模龐大卻不太道德的企業,既反華爾街,也隱含反大企業、反富人之意。多數媒體認為,“占領華爾街”的訴求主軸不清,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恐難以具體回應。
 
  不過,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7日在回答媒體對此一活動的提問時表示,示威人士表達金融危機以來,民眾對金融體系更多的不滿和挫折感,銀行界必須在服務品質、價格和產品上競爭,而非詐欺性操作、隱藏性收費及無人能懂的衍生性產品交易;奧巴馬也抨擊共和黨,極力抗拒金融改革與法規修訂。他更強調,勤奮工作得到回報,是“美國夢”的要素,但今天做對的事不見得有回報,不做對的事反而獲利,違反美國傳統價值觀,這些都會反映在明年的政治選擇上。
 
  由此看來,奧巴馬應很清楚民眾的訴求:一是金融體系的改革不力,華爾街貪婪依舊;二是“努力”與“回報”間的不對稱,使美國夢的傳統價值觀破滅,未來前途無所依恃。如果奧巴馬只是想把金融改革不力的責任推給共和黨,不只對其連任無益,反而可能失去一個借力使力的機會。尤其,現在美國經濟的困境,泰半是奧巴馬政府救市措施留下的後遺症,即政府撒了上兆美元的資金,卻又無法引導其去向,結果溢出的資金沒有流向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投資及消費等經濟活動,反而提供原物料等商品投機炒作的彈藥,進而推升了生產成本。
 
  另方面,想要靠華爾街來救美國經濟,驅動美國就業引擎,根本是錯誤的思維,因為華爾街是富人幫,與美國一般民眾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更多的錢砸在華爾街,只是透過其複雜的槓桿機制外溢其他市場製造泡沫而已。
 
  因此,經濟成長與就業成為被華爾街綁架的假人質,流動性也是個假議題,只是用以爭取更多政府資源的藉口。 

  當然,“占領華爾街”運動不只是表達對華爾街的不滿外,也對政府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因此,美國政府會否提出讓示威者安心回家的對策值得觀察,如若街頭騷動蔓延及擴散,相關部門就不得不有所交代。美國的情形讓我們再一次引以戒,金融流動性固然是經濟活動的基石,但若反客為主,成為炒作的工具或標的,事後都會付出巨大代價,過去日本如此,現在的歐洲、美國也是如此;就連被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譽為最穩航空母艦的中國大陸,也出現高利的金錢遊戲。持續推動金融改革自是當務之急,貨幣政策也需要反思,在華爾街榮景中壯大的富人們更要自省是否“為富不仁”及善盡社會責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