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吃得苦,受得累,信譽好,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商人打下的金字招牌。然而,隨著近期溫州數十位昔日富商老板資金鏈斷裂後“跑路”,使得溫州商人以及當地經濟狀況備受拷問。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在溫州實地調查期間,多位溫州商界人士向晨報記者感嘆溫州商人的可貴品質正在淡去,投機逐取暴利使得溫州商人偏離了發家時的實體經濟,轉而投資房地產等暴利行業,並且有一些還漸漸沾染上了賭博等惡習。
溫州中小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表示,大部分溫州企業主依舊保持創業激情,但一些“跑路”老板卻迷戀虛擬資本遊戲,倚重高息的民間借貸,押寶房地產,最終只能飲鴆止渴,作繭自縛。
上世紀
靠一個紐扣掙1分錢發家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溫州艱苦創業的精神讓人記憶猶新。不僅在溫州當地,在全國中小城市都能看到溫州人開設作坊,全家老小起早貪黑,一起幹活加工眼鏡、電器的身影,他們甚至還要自己蹬著三輪車送貨。
50多歲的章華妹是“中國第一個個體戶”,如今她是“偉星”紐扣溫州總代理、華妹服裝輔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解放北路,店鋪加上倉庫已經有200多平方米,主要做批發,生意紅火。
章華妹對晨報記者介紹,1985年孩子剛出生8個月,自己便在自家門口擺了一張小桌子,賣幾毛錢的日用品,擺點紐扣、紀念章、手表表帶,後來便主要銷售用於制衣的紐扣,“一個紐扣掙1分錢,靠辛苦勞作打下了現在的基礎”。
和章華妹一樣,來自蒼南縣的管氏幾兄弟從窮鄉僻壤走了出來,剛開始幹小工,後來做批發、貿易,發展到現在旗下有5家子公司。
管氏企業中溫州翔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小春對晨報記者介紹,當時打火機零售價1元一個,而利潤一個1角,但有一大批溫州人正是如此發家的。
溫州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虎向晨報記者介紹,自己在1992年以5000元下崗工人安置費起步,創辦工廠生產打火機,兩口子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義無反顧打拼天下,到1997年獲中國最強打火機企業稱號。
對於那個時代溫州商人及其骨子裡面的精神,周德文概括說,“上世紀80年代為‘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說了千言萬語、想出千方百計;90年代為‘四自精神’,即自力更生、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