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後,我看到一篇關於日產公司佐間工廠因汽車產業不景氣不得不停產關閉的報道,不禁感觸萬千。如果日方20多年前有點戰略眼光,在最有利的條件下與中方在汽車產業合作,今天可能是另外一種局面,而且像汽車這樣對國民經濟舉足輕重的產業,說不定會對日本走出泡沫經濟破滅後的不景氣有所補益。
我很想知道日本為何缺乏戰略眼光,本以為友人會給出“島國根性”這個耳熟能詳的解釋,沒想到他卻說:“這是美國的原因,現在也一樣。”對友人的說法,我半信半疑,也未深思其原因。幾個月後,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大背景下,日方挑起的釣魚島爭端升級,嚴重惡化了正在改善的中日關係。當時的日本外相在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共同會見記者時,希拉里再次重申釣魚島適用安保條約範圍的立場。對此,當時的日本外相充滿感激地回應:“希拉里的講話給我帶來勇氣,今後要繼續推動日美合作。”看了這段報道,我才肯定之前友人的說法,同時也為日本感到悲哀。一個國家,聽了別人的話,才有處理國際關係中與他國問題的勇氣,不是悲哀又是什麼?那位外相的話顯然驗證了友人之前的結論。
現在,最需要的是日本自身能對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拿出自己的戰略性思考與定位,跳出依賴美國戰略思維的罩門,找出一條既符合時代潮流,又符合日本國情的發展道路。日本曾是從廢墟上重新崛起的“模範生”,我真誠希望日本有識之士能獨立地拿出符合日本根本利益的國家發展戰略,與亞太各國友好相處,共同繁榮,這也應是大部分日本國民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