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美倫(左三)9月5日造訪中評社香港總部,與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左二)、中國評論學術顧問劉迺強等高層人士(右四)合影。 |
記者:金融方面,下屆特首和政府應該有何作為?
史美倫:從港英時期至今,港府一直非常支持金融業的發展。特首在金融方面也爭取了很多對香港有利的政策。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最近李克強副總理來港時也宣佈了一連串對香港有利的政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訊息已經非常強烈,問題是要靠香港自行落實。
特區政府亦早就認識到,香港要依靠內地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香港扮演一個非常有利的角色,兩地之間可以互惠互利,我覺得香港是幸運的。
當然,香港的金融市場亦有助內地經濟發展,尤其是融資方面,能夠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我剛才提過,來香港的內地企業都要遵守香港的法規,如果內地企業犯規,香港的執法機構同樣會採取行動,這是一視同仁的做法,並不是針對內地企業。在這方面,特區政府一直沒改變方針,我相信在未來亦不會有任何改變。
記者:香港的經濟、金融有何不健康之處?房地產泡沫很大很危險嗎?香港有沒有可能再發展高科技產業、製造業?
史美倫:香港整體經濟,最大問題還是房地產的成分比較高。房地產確實能夠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在整個經濟體裡面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90年代初,我們之所以要引進國企來港上市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意識到房地產佔當時恒生指數比重太高,香港本身沒有太多大企業,有的都已經上市,而製造業也漸往北移,意味著經濟也在逐漸轉型,內地的企業來港上市可使恒生指數多元化。指數的表現是經濟的脈搏,當時的宏觀考慮就是通過國企來港上市,來平衡恒生指數。這點我們做到了,現在很多國企都是恒生指數裡的成份股。
至於房地產泡沫問題,香港的房地產與其他地方的市場不太一樣,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出現泡沫是因為借錢買房借得太多,當經濟轉差,人們收入減少,付不起按揭,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但是香港卻有一種獨特現象,就是房價炒得很高的豪宅,多是內地富人買的。這對整體樓宇價格不無影響,但是香港金管局對房地產借貸的監管比較嚴緊,銀行對借款買樓有很嚴格的指引。別的經濟體經歷的房地產泡沫,通常是因為銀行借錢太多及供應太多,香港則未必是這個問題。不過一旦房價下跌,影響的不單單是豪宅,必會波及一般的房地產並影響民生。
解決的辦法在香港的環境較為複雜,大家都已經說過,基本上是要解決供應問題。政府要賣多一點地,供應多了價格就會慢慢下來。
香港的製造業多年前就移到深圳以北了,主要是在廣東省,有的在東南亞等地。製造業重歸香港不太可能,因為成本太高,所以比較困難。至於發展高新產業,首先的條件是R&D,可惜特區政府對科研的撥款比較少,同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對科研和創新的政策支持。
另一個問題是,香港的學生較少願意去念博士,不願意去念工程,反而喜歡選擇商科,這也是一種不太健康的現象。沒有科技人才,如何發展高新產業?這方面香港需要與內地密切合作,與內地的大學、研究所合作才能有提升。雖然香港重新發展製造業的機會不大,但是我們可以大力發展知識轉移、設計、推廣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