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天宮一號整裝待發 交會對接最怕“追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5 09:18:17  


 
  交會對接最怕“追尾”

  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指出,“交會對接”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在國外載人航天活動早期,航天器在空間交會對接過程中就曾失敗。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飛船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達到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准,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去年俄羅斯飛船在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時,就沒有第一次成功,而是在經歷了一次失敗後,第二次完成了任務。龐之浩介紹說,“交會對接”中最令人撓頭的就是“追尾”了。在有人控制的情況下,一般發生重大追尾事故的概率要低,而在沒有航天員的情況下,就要靠地面引導和自動控制了。

  在過了交會對接這一關後,空間站還會面臨其他危險。龐之浩說,在空間站的運行過程中,最大的威脅將來自空間碎片,其次是空間站本身是否運行正常,另外,太陽活動等太空天氣也將影響空間站的運動。國際空間站都有作為救生艙的飛船長期停留,以備航天員逃生。

  航天員在太空中面臨的考驗也不少,暈頭轉向、噪聲、失重超重等等,還有可能被食物、糞便嗆到,怎麼刮胡子等等。“國際空間站就曾鬧過糧荒,後來解釋說前一批航天員太能吃,後續的供糧卻沒有跟上。”

  神舟三姐妹相繼會天宮

  據了解,我國在發射“天宮一號”後兩年內,將相繼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如果天宮一號發射成功,將標誌著我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按照規劃,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載人空間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曾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我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國際空間站。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資格發射核心艙。

  為此,我國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