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康菲事件成中國環保之戰風向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2 09:01:07  


記者乘坐直升飛機拍攝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C平台(7月11日攝)。
  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美國《星島日報》9月1日載文《康菲事件成中國環保之戰風向標》,摘要如下:

  渤海灣蓬萊油田溢油事件延續至今近三個月,已累計污染海域五千五百平方公里,肇事者康菲石油公司終於向中國公眾開金口道歉,表示願意承擔應負的責任,並強調已動用所有資源進行清污和封堵工作。 

  康菲石油是全美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高踞《財富》五百強第七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跨國企業,在面對自己在中國海域造成的嚴重污染事故時,卻一再上演“躲貓貓”、“耍滑頭”的戲碼。即便在國家海洋局公告指出發現有新的溢油點之後,康菲仍堅稱未發生新事故,其眾目睽睽下戲弄公聽一如戲弄無知小兒的作派,與中國鐵道部前發言人王勇平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之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刻下的現實環境中,康菲上演的醜劇,已屢見於紫金礦業、哈藥集團、雲南陸良化工等本土企業的黑色腳本之中。而讓上述企業橫行多年,並使得康菲這個一向標榜安全、誠信、負責任的洋企業“南橘北枳”,迅速沾染上中國本土企業惡習的首因即是:中國對環境污染責任者太過手軟。 

  渤海灣溢油事件發生迄今,僅造成的漁業、養殖業直接損失已高達十億元人民幣,其對海洋生態的破壞更難以數計,但按照中國現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康菲僅僅需要承擔最高二十萬元人民幣的罰款——相比墨西哥灣溢油事件中美國政府勒令英國石油公司設立的高達兩百億美元的賠償基金而言,這一罰款數額直如九牛一毛。回看肇禍於前的哈藥總廠——這家去年收入超過一百二十五億元人民幣的企業,收到的最高環保單項罰單僅為區區五十萬元。如此低廉的污染成本,對諸如康菲、哈藥等企業不僅毫無震懾力與殺傷力,更助長了其肇禍的囂張氣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