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基金教父訪中評社:香港要看清國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5 00:08:24  


雷賢達8月19日參訪中評社香港總部,與中國評論學術顧問劉迺強對談,並接受記者專訪。(中評社記者攝)
 
  劉迺強:香港現在收了這麼多“禮物”,應該如何“消化”?如何積極回應? 

  雷賢達: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要明白中央的想法和考量。國家的整體發展和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是中國政府最關心的。現在中國正“循序漸進”地發展,不希望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避免出現急速發展後又“急剎車”的情況。

  最近中國的Monetary Base(貨幣基數)大幅增加,2009年前中國的貨幣基數每年都以11%、12%的速度增加,但2010年就增加了16.7%,到今年6月為止,中國的貨幣基數增加了14.7%。這反映了2010年中國容許人民幣升值後,國際熱錢通過不同的渠道湧入中國市場,一些投機者借機炒作人民幣,這並非好現象,中國政府還需要制定更多的政策,防止人民幣過熱。而香港政府、金融監管機構和銀行都需要自律,一定要看清楚國情,不可只為自身利益,而影響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就算內地的政策一時未能圓滿,香港也應該好好的配合,多向有關部門建言。香港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如果影響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最終受害的也將會是香港。在互信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自律性和對中國長遠發展出一分力,為中國全球化的進程作出貢獻。

  香港需要發展債券市場,香港政府基本上沒有發過債券,只有私人企業發行債券,但金額有限。以前,亞洲因為沒有自己的債券市場而需要外國投資,到97年金融風暴,外國資金一撤出,亞洲金融體系大受衝擊。如今趁著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香港可以扮演相當於英國在離岸美金市場上扮演的角色。香港若成為人民幣債券主要發行地區,不僅有利於香港,也有利於整個亞洲金融市場的穩定。97年金融風暴之後,亞洲中央銀行曾提議要發行亞洲國家債券,以穩定亞洲金融體系,避免受到外來衝擊。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但可惜金融風暴一過,市場穩定之後,亞洲中央銀行就沒有再用心去想這個提議,是短視的表現。

  劉迺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確實需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問題是應該如何發展呢? 

  雷賢達:發展債券市場,首先要流通市場。如果現在發行人民幣股票,香港人又有多少人民幣存款可以用來買呢?我認為,人民幣要國際化,香港人在投資方面首先要獲得國民待遇,現在香港人每天只能提存2萬元人民幣,30天也只有60萬,太麻煩了。人民幣升值一年都未必有5%,而其他貨幣像歐羅、澳元、加元、紐元、瑞士法郎波動可能更大,如有要投資外匯,何必要選人民幣?所以一定要放寬人民幣的提存限制。如果中國未能對香港放寬人民幣限制,就不能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以人民幣債券為例,除了中央政府發行的200億人民幣債券,其他私人機構發行的債券金額是比較少的,但我們施羅德(Schroders)是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基金,一開售就是一億了。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的供應量很關鍵,如果太少就會造成價格扭曲。

  除了增加供應之外,再有就是加強回流機制。但是這裡又碰到難題,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過熱,如果外面的人可以兌換人民幣,再把人民幣匯入中國,這就會增加中國金融體系的負荷,中國很難控制貨幣基礎增長,造成借貸過度或者經濟過熱。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確過熱,過去3年,中國的貨幣基礎擴大了,貸款增長強勁,2009年是10萬億,2010年7萬5千億,今年目標也是7萬5千億,三年之間,貸款增長達到25萬億。而2000-2007年,每年貸款增長只是3至5萬億,但過去3年間的貸款增長已經等於過去5、6年的總增長。在這種增長勢頭下,怎麼可能很快壓抑中國的通脹情況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讓人民幣回流中國是很困難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