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公司聲稱在中國的漏油事故提高知名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8 11:17:25  


 
  康菲潤滑油部門一位相關人士稱,由於最近康菲中國在渤海灣漏油事件處理過程中,知名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一些原本不怎麼知道康菲品牌的客戶現在也知道了康菲。“這反而帶來了業務量。”該人士稱。

  據上述人士稱,康菲潤滑油業務此前一直採取的是電話營銷的方式。康菲希望借此機會拓寬渠道,並“借助這次品牌廣泛傳播的機遇,共同分享康菲潤滑油成長所帶來的喜悅。”

  在招聘通知中,康菲潤滑油的定位是“做中國潤滑油行業最有意義的品牌;做潤滑油經銷商最喜歡賣的品牌之一。”康菲稱,“為此,公司決定面向整個潤滑油行業,尋找一批有經驗、懂管理、市場開發能力強的區域銷售經理,以各種可能的形式與公司合作,借助這次品牌廣泛傳播的機遇,共同分享康菲潤滑油成長所帶來的喜悅。”

  並表示此次招聘,並不要求入聘人員到西安總部工作,而是採取業務分包的方式,被招聘人員將依據自己之前所擁有的渠道來開展業務。

  漏油事故躲躲藏藏消極處理,在招聘中反而把錯誤當成利器,著實讓人費解。

  怎麼能那麼牛?

  康菲公司面對污染事故如此輕描淡寫,讓人知道了什麼叫“南橘北枳”。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一個跨國企業,康菲公司的做法,不啻為對公司社會責任的放棄,也是對中國法律制度的嘲諷。國家海洋局區區20萬元的上限罰款,與國外動輒上億美元處罰相比,不過是撓癢癢。這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康菲公司的淡定,它似乎扼住了中國環境法律制度漏洞的“命門”。

  外國和尚沒能念好經,甚至念起了歪經,不得不讓我們有所反思。墨西哥灣漏油,BP到現在還沒緩過勁兒來,200億美元的賠償足以讓一個牛哄哄的企業不寒而栗。而在康菲身上,到目前為止,除了2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海洋局問責的唾沫和輿論譴責的口水,好像也沒有什麼更給力的措施了。

  有業內人士稱,康菲之所以千夫所指而面不改色,與其背後的中海油有莫大關係。在溢油事件的處理中,作為大股東的中海油顯然沒盡到約束、制衡之責。

  16日,有媒體記者致電“康菲中國”媒體聯絡人,對方強調,“7月19日至今只漏了一桶油,其他都是以前漏的,說明我們的措施是很得力的。詳細的措施我們公布在官方網站上,如您需要可以上網去看。”對於清污效果,該聯絡人答覆說,“我們在努力。”

  按理說,一個美國的石油公司在中國的地盤上捅了簍子,應該趕緊收拾爛攤子才對,但“康菲中國”卻淡定得讓人想不明白。

  在此則招聘廣告刊出的4天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再次指責康菲公司油污處理工作不力,並責令康菲公司就前期的處置不力向公眾道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