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與全球化共舞 股災告訴投資人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8 10:32:27  


由美歐債務問題引發的股災,在亞股激起了巨波,凸顯出全球化效應日盛一日;如何因應全球化新局,已是現代投資的重要功課。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說,度過上沖下洗的一周,全球股災上周五在美歐股市大漲聲中喘了口氣,周一亞股拉長紅,進入盤整,趕走了股災陰霾。自美國道瓊股價指數於四日暴跌512點引爆全球股市崩跌,直到十二日收穩,美股下跌百分之5.1,亞股卻跌得不輕,韓國、香港跌幅都逾一成,台股也縮水百分之8.2。這波由美歐債務問題引發的股災,在亞股激起了巨波,凸顯出全球化效應日盛一日;如何因應全球化新局,已是現代投資的重要功課。

  社論說,早年全球經濟就有“美國打噴嚏,全球也感冒”的生動形容,那是因為美國超級獨大的經濟規模,凡是要把產品賣到美國的國家,都深受美國經濟榮枯的牽引,但其影響限於貿易面及生產面;到了廿世紀後期,在經濟全球化的驅動下,不只強調各種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了企業國際化進程,也推展了市場經濟的一體化;加上網路革命的推波助瀾,使原本在地化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連上了線,同時也更易感受到國際市場的震動,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將全球經濟首強美國的金融危機,透過與各國緊密相連的金融、生產體系,一一傳導到世界各地。

  三年後的現在,美國仍是世界經濟霸主,但在金融海嘯後率先復甦的亞洲新興市場,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的新源頭,讓全球化不只導致新興國家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成為歐美國家積極輸出高端商品、服務及金融投資的目標。簡言之,現今的亞洲既是重要的生產者,也正成為強大的消費者;既是全球資金、技術的吸收者,也因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而成為積極的投資者。於是,各國間的經濟關係更形錯綜複雜,全球化的網路更加綿密緊實,市場波動的連鎖效應也更為快速直接。

  因此,儘管美國債務上限的調高是美國的內政問題,甚至還不算是直接的經濟問題,亞洲各國的基本面亦仍屬穩健;但它引發的政府治理信心、財政緊縮等疑慮,經過全球化難分你我的攪動,演變成全球性的股災,亞洲則因同時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又肩負全球再平衡之責,股價波動顯得特別激烈。

  社論說,全球化的市場反應大致有三個特色:第一是非常重視流動性,也就是變現的能力。金融海嘯啟動的去槓桿化、減少負債過程迄未完成,保有現金經常是應對景氣寒冬的第一選擇,變現性最強的股市因而多成為震央,而且開放程度愈高的市場,震動得愈激烈,港股正是其代表,台股被視為外國投資人的提款機也是因為如此。第二是全球資金流轉各個市場,不只大宗商品、外匯、債券市場,還有各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投資關照的面向變得更廣。由此而延伸出即時判斷、迅速反應的第三個特色,但也導致了市場的暴起暴落。以美國道瓊指數為例,雖然這波股災總結僅跌掉百分之五,期間卻出現該指數編制一百多年來首次連四日高低點的差距超過四百點;台股亦不遑多讓,上周也有四天波幅逾二百點,可見震幅之大。

  從現在的角度去看上一周的腥風血雨,殺進殺出的投資人或不免有白忙一場之嘆,但一如市場名言“千金難買早知道”,在股價急漲急跌的瞬間仍能保持冷靜、謹慎行動者又有幾人。因此,無論投資人是這波股災的贏家還是輸家,往者已矣,來者猶可追,在全球化效應對市場的影響日增下,想要用錢滾錢的投資人都不能無視於全球化的發展及對自身投資的影響。

  社論說,更重要的是,儘管投資顧問說得天花亂墜、理財專家的解析貌似頭頭是道,但除了“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類的常識外,並沒有一個準用四方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投資人的屬性不同,市場裡既有“富貴穩中求”的長期投資者,更有信奉“別人恐懼我貪婪”的短線投機者;有人專注於簡單商品,也有人擅於複雜的資產配置,屬性不同,使用的觀察指標自也不同。於是,處此震盪不定的世局中,投資人與全球化共舞的首要之務,應是先釐清自己的投資屬性,並了解影響現有投資的最大變數,再想好應變之道;如此方能處變不驚,持盈保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