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海洋意識的覺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1 09:25:50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刊登特約評論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高級顧問葉小文的評論文章稱,8月10日,中國航母平台試航。前些日子,“蛟龍”深潛5000米凱旋,沿海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繼出台,大洋“尋寶”區域拓展,中國釣魚島、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引人注目……連日來,“海”的話題此起彼伏,或喜或憂,眾說紛紜。

  站在“望海樓”上,望海興嘆:

  嘆我中華民族,一度缺少海洋意識。史上輝煌多在陸地。作為歐亞大陸聯繫紐帶的絲綢之路,主要也從陸路開拓。當然,我們也曾有過鄭和下西洋這一“有史來最光焰之時代”,參與者達12萬之眾,但正如梁啟超所嘆,“而我則鄭和之後,竟無第二之鄭和!”中國在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世界第一位的時候卻厲行“海禁”,從此走向衰敗,受盡列強淩辱。

  嘆我中華民族,從來不乏大海之子。從山東、浙江,到福建、廣東,代代相續“下南洋”。你看,一個一個村落的福建人,抱著祖宗、神祗牌位,成群結隊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海深處。他們的事跡鮮有記載,但今尚存的“閩海百神”祭祀,不僅具有華夏中原信仰的特征,亦具有鮮明的閩海區域的海疆與海洋信仰特征,是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實現交融與繁衍的經典意象。他們的蹤跡難以尋覓,但國際學術界指認的包括千餘種語言、近3億人口的“南島語族”的祖先,就是福建史前先民。福建沿海是分布在太平洋諸多島嶼上南島語族的源頭。

  嘆我中華民族,“下海”實乃迫不得已。我們本喜安居樂業腳踏實地,不願顛沛流離飄搖不定。只因生計所迫,才“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豪邁中夾雜酸辛;為了絕處逢生,才萬里長征,輝煌里多少犧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