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時報:絕望之時行絕望之計
http://www.CRNTT.com   2011-08-09 17:15:51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歐元區領導人已誓言,將“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歐元區的穩定。歐洲央行(ECB)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的決定,使其成為歐元區唯一用行動兌現了上述誓言的機構。歐元區治理體系的其它部分,尤其是民選產生的政府首腦,現在必須表現出同樣的決心,以化解眼下這場關乎歐元區存亡的危機。
 
  金融時報刊登社評文章稱,歐洲央行重新激活“證券市場計劃”(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me,簡稱:SMP)的做法是正確的。此前它正是通過該計劃,大舉購買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政府債券。歐洲央行在解釋自己這一次的決定時,並沒有從壓低收益率的角度出發,而是從維護貨幣傳導機制效力的角度出發。這是可以理解的。與通過貨幣手段為債務融資不同,歐洲央行維護貨幣政策效力的權力在法律上不存在爭議。它嘗試著這樣做這當然是符合公眾利益的,因為現在很難通過正因核心資產市值暴跌而內焦外慮的銀行來控制信貸環境。
 
  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於預防國債買家撤離債市(這也是市場一直以來疾呼的),否則,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的借債成本將一路飆升至失控的地步。這應該是歐元區所有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務。現在只有歐洲央行獨自面對,這無論從政治上講還是從經濟上講都風險太高了。
 
  經濟上的風險是,歐洲央行的國債購買行動會起到多大效果,仍是個未知數。即刻的效果的確明顯:周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國債收益率均下降近1個百分點。但這一效果能否持續下去,取決於歐洲央行接下來對債市進行乾預的規模。SMP未能阻止愛爾蘭和葡萄牙收益率徘徊在10%的關口附近。縮手縮腳的乾預對市場情緒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比壓根兒不乾預還要大。
 
  文章稱,歐洲央行的國債購買行動在政治上也存在風險,尤其是如果為了見到成效而大規模買入相關國家國債的話。這會讓德國和與德國看法相同的其它一些社會惱怒,他們認為這相當於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在SMP上出現的任何顯著損失,都只有通過在政治上有害的資本重組來彌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國對加強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簡稱:EFSF)火力的抵制,令這一風險進一步加大。正因如此,歐洲央行才被迫前來補缺救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