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居民收入跑贏CPI,看上去很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5 09:27:04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中國經濟網8月3日發布了消息,說是在各省區市半年報全部公布後,他們發現31個省區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贏”了CPI。其中,29個省區市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10%,這比同期5.4%的CPI增幅要高出近一倍。

  南方網今日刊登周子勛的評論文章稱,雖然看來居民收入與物價之間有著較好的轉變,其實只不過是表面上的數字遊戲而已。姑且不論我們的統計制度還是統計數據的來源等都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且僅就數據而言,也存在著不同的解讀。

  為什麼這麼說?筆者認為有幾個細節值得關注。首先,居民收入增長的目的不是僅僅停留在跑贏CPI上面,而是要與經濟增長相適應,才能實現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目標。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我國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 DP同比增9.6%,而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只有7.6%。可見,如果把31個省(區、市)的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絕大多數都難以趕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與此同時,居民收入沒有“跑贏”經濟發展速度,國家財政收入卻以絕對優勢“跑贏”了經濟發展速度。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稅收同比增30.8%,個人所得稅同樣有高達22%的增速。這樣的增速格局,說明經濟發展創造的社會財富,更多地分配給了國家而不是普通居民

  客觀來說,針對居民收入增長的問題,我們要綜合加以看待,簡單地與某項經濟數據相比將很難得出相應的結論,即便是最直接的GDP數據,也有很大的統計性誤差,從而無法得出合理的結論。而居民收入的一個衡量依據就是要跑贏物價上漲,因此居民收入跑贏CPI是從收入方面來看經濟的基本情況。

  而物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決定物價上漲的因素顯然是多方面的,當然,統計方面也同樣有著不同的對象。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國務院將抗通脹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在具體的控制目標上也有著明確的數據。而數據打架的問題也使得學界和政府部門對形勢的判斷呈現出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結論。事實上,從全國各地的CPI數據來看,絕大多數都在5%以上,這顯示出目前的經濟運行情況並不樂觀。

  文章表示,從根本上而言,決定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不是物價上漲,而是經濟的發展狀況,與此同時,受到分配、消費、稅收等諸項政策的極大約束。不是經濟發展持續增長,居民收入也跟著上漲增長,同樣不是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居民收入的整體就跟著穩定增長。居民收入的增長,即使有宏觀經濟真實發展做保證,也要釐清如何分配,保證消費、稅收等政策公平有效率,這樣居民才能享受到經濟增長的實惠。

  其次,就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問題而言,收入差距擴大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如果從基數上來看的話,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收入整體增長的確快了點,但是從絕對數來看,東部和中西部的差距卻並未明顯縮小。以東部收入數據最高的浙江為例,其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16835元,增幅12.8%;而中西部省份至今無一地超過萬元;最低的青海只有7000元出頭一點,而且收入增長和CPI增幅基本相當。可見,中國地區之間的差距不論是相對增長還是絕對增長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更是明顯,即便是在東部發達地區,農村居民收入能夠達到城鎮居民收入的一半也寥寥無幾,而中西部地區則大部分在30%到40%的水平。最低的西藏和雲南省與最高的上海相比,農村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都在7300元以上,與城鎮居民的差距更是在16000元以上。

  綜合以上分析顯而易見,如果僅看到居民收入增長跑贏CPI就說收入情況在改善,以及經濟發展局勢良好,那麼顯然是一個假象。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在CPI增長5%情況下,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對於實現內需擴張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