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日本“滿洲開拓團”是九一八事變之後,由日本關東軍組織實施的武裝殖民團體,一直就是日本軍隊控制東北和鎮壓民眾反抗的輔助力量,可以說屬於一種半軍事化的侵略團體。為這樣一個群體立碑,而且碑體花費巨大,其紀念色彩非常明顯,總不免讓人想起了日本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
方正縣再三強調立碑是“友好”,而不是“討好”,並將立碑的意義提升到“反省歷史、祈願和平”以及讓人“感受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胸懷”的高度上來。可是,給日本“開拓團”立碑能承載起如此宏大的主題嗎?
方正縣“感受中華民族胸懷”的做法,令我想起了前幾年的一件舊聞:在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泗洪縣朱家崗烈士陵園內,13名侵華日軍的合葬墓就在距73座抗日烈士墓冢約20米遠的地方。泗洪縣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李鬆科說:“這應該是在世界陵園史上絕無僅有的敵我雙方將士共用一墓地。也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中華民族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允許侵略者的屍體埋在衛國戰士的身旁!”
長期以來,“體現中華民族胸懷”的說法一直很有市場,其潛台詞就是:要用我們博大的胸懷來感化人家。關於撫順日本戰犯監獄那些“以德報怨”的故事直到現在還是有人津津樂道,但有誰統計過,那些曾經被“感化”得痛哭流涕的日本戰犯,在回國後有多少曾經身穿軍服在靖國神社遊行?
什麼都有個度,“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同樣也如此,在各地紛紛曝出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遭毀壞等等新聞的今天,如此“博大胸懷”的體現確實令人倍感五味雜陳——我們真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嗎?為什麼我們的“博大的胸懷”總是選擇性體現?(時間:8月3日 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