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部分市場凍結,美國相關部門是否會入場充當最後交易商或融資人?就目前來看,美國國債的流動性似乎不太可能會因為降級而下降;畢竟,這是世界上最有深度的債券市場。但諷刺的是,美國國債降級可能會迫使一些資產經理出售風險較高的投資工具(比如BBB債券),以維持其投資組合的平均評級基準。這可能會帶來問題。另外還存在一個風險,即所謂的回購市場可能會凍結。這幾乎必然會促使政府出手干預(接受債券作為抵押品,然後發放貸款);但這麼做能有什麼效果,我們還不確定。
● 如果一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膨脹,監管機構會就資本標準採取什麼措施?近幾周來已有跡象表明,資金正大批湧向被認定為“安全”的歐美銀行;如果這一趨勢加速,可能會擾亂部分銀行清理自身資產負債表的努力。銀行家猜測監管機構對此會持寬大態度;但這仍然是不確定的。
● 如果美國債務的“零風險”身份開始瓦解,監管機構與投資組合經理將如何回應?目前,美國國債在銀行資本充足率計算中是按零風險權重計算的。銀行監管者不太可能會改變這一規則。然而,有一些銀行已經在重新評估抵押品政策。周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提高了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的折價率。
●如果發生技術性違約,那國債利息、應計利息與本金的支付將遵循何種規則?在正常的交易日,資產經理與托管銀行會向投資者支付與國債市場掛鈎的許許多多巨額款項;但許多機構不知道如果發生技術性違約它們該如何做。
文章稱,目前的好消息(就算是好消息吧)是,這些問題(謝天謝地)仍是純理論性的;協議仍有可能會在斡旋下達成,從而使降級得到避免。
好上加好的是,財政部與美聯儲知道他們需要盡快給出答案。但這些問題最起碼揭示出了兩個關鍵的事實:一是,因為這場債務鬧劇,金融體系向未知水域傾斜了多少;二是,還有多少改革事務迄今仍未完成。過去3年,相關部門已經解決了雷曼鬧劇(比方說CDS)所揭示出的一些系統性缺陷。但貨幣市場基金或回購市場等極重要領域的改革,進展卻一直緩慢。
難怪市場如此不淡定。當局的危機管理——與溝通——技能可能很快將再次經受考驗。我們還是祈禱它們在過去4年得到了提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