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上海學者:南海紛爭中的兩岸共識與默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4:52:31  


  中評社台北7月20日電/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軍事專欄作家趙楚今天在台灣旺報發表文章說,近年來,在中國周邊事務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南海爭端。這一爭端之所以牽動各方注目,實基於兩點深具戰略意涵的理由:其一,南海為中國軍力由傳統陸權向新式海權轉型之現場,因為地緣及歷史等緣故,若中國在南海獲得類似門羅主義政策指導下美國對加勒比海的控制,則全球國際權力棋盤勢必發生地震式的變化;其二,南海爭端首要的動機之一是能源利益。二者交互激盪,故近年爭端頗有升級和失控跡象。 

  中國軍力轉型新式海權 

  文章說,在過去30年的前半程,中國大陸奉行以“韜光養晦”著稱的保守性國家戰略,經濟事務乃占據內外政策最核心的位置,在南海島礁主權和權益問題上則採比較溫和及外交優先的態度,這是力有不逮時期不得已的措置。然而,自1990年代中期以還,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隨著總體經濟力轉化為軍事力量,南海在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性日益浮上決策前台。 

  中國大陸已是全球最大工業製成品輸出國和名列前茅的原料及能源輸入國,傳統陸權無以保障急遽成長的新安全需求,這是現實而客觀的情勢,並非任何意識形態的解讀可以涵蓋。與此同時,冷戰結束,美蘇相繼撤離南海,美軍繼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後戰略暫時收縮,南海的權力真空於焉出現,而中美20年來從台灣海峽到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等一系列摩擦,也無疑增加了中國軍事轉型的外部理由。 
 
  文章說,南海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及澳洲與亞洲大陸十字路口,實為亞太地緣戰略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地,新萌之中國海權主要向南發展,除避免與美軍在太平洋直接衝突之外,也有自身迫切的需求。中國大陸超過60%的對外航線要經過南海航道,而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經貿發展亦為事關中國經濟和外交等多方前景的要務,因此,中國如無對南海的有效軍事影響,不能在優勢軍力威懾條件下對南海爭端達成較有利的外交解決,則多重重大領域的國家前景必蒙受陰影。 

  兩岸微妙聲音不可小覷 

  探究本輪南海爭端,十分值得注意的最新發展之一,是兩岸在此問題上的微妙聲音,此事雖然因兩岸現實政治情勢而無法展開,但筆者深以為對於兩岸對話和交流實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 

  首先,兩岸均清楚主張南海島礁及主權權益屬於中國,而追本溯源,中國對南海島礁的權利主張自然必須溯及抗戰後國家的國際法諸行為,此事對於兩岸及國際間討論兩岸現當局各表的“一中”歷史法理地位不無關聯。其次,就南海現實而論,兩岸各實際控制若干島礁,並有相關防衛布置,雖現有框架下難以展望密切的軍事合作,但無可懷疑,一旦一方因爭議捲入衝突,明眼人均可設想,另一方不可能抱隔岸觀火的外人心態,而自然且適當之呼應和救助可能極高,此乃無形中對覬覦南海主權之外人以不可言之威懾感,此種莫須有之默契對增進兩岸感情及共同利害具有正面作用。最後,南海為豐富能源儲藏區,兩岸作為新進工業地區,對能源之持續需求是發展基點,兩岸已有共同勘探南海石油的合作項目,對於進一步介入南沙海區的資源開採,應有很大合作空間。能源為現代戰略之血液,能源的合作是化解成見,打破猜忌及打造真正堅實紐帶之關鍵。 

  開啟兩岸雙贏增量論域 

  文章說,除上述約略的方面之外,南海問題對於兩岸關係更高的意義在於,此前兩岸交流即令在較友好的時期,亦不能擺脫零和的構架,而南海問題無疑開啟了一個可能導致雙贏的增量的論域。兩岸在南海現實地位各有優長,而兩岸在南海的歷史責任及未來利益則多有一致,故兩岸關係中南海因素的出現可謂推進兩岸和平、對話之正面要素,此點不僅回顧歷史彌足珍貴,也實為兩岸人民謀求共贏未來之難得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