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7日電/台灣經濟日報17日社論說,中國大陸6月的外匯存底再衝新高,達3.2兆美元,比前一季增加1,535億美元。略低於前一季增加1,970億美元的速度,主因是熱錢流入減少,但貿易順差累積的金額仍相當可觀。大陸持有的外匯存底快速累積,規模幾占美國境外美元總量的一半,不僅陷入歐債美債問題的諸多國家不以為然,大陸自己亦甚苦惱,人民幣自由化及國際化的迫切性也隨之而起。
社論說,擁有巨額的外匯存底表示大陸很有錢,但從國家資源運用的角度來看,太多的貨幣代表過多的流動性,對一國經濟的穩定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目前大陸房價飆漲與通貨膨脹兩個重大的問題,即與外匯存底的激增有關,而外匯存底的累積又與人民幣匯價有關。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1.93%,與去年初相比,人民幣則升值5.56%;而同期間中,新台幣兌美元分別升值5.2%與10.96%,升幅遠高於人民幣。在幣值低估下,加上國際資金預期人民幣升值心理,使得熱錢不斷進入大陸,更造成外匯存底的增加。為吸收這些熱錢,不讓人民幣升值過多,中國人民銀行就須不斷放出人民幣,人民幣的總量與成長率因而居高不下。雖然,今年以來人行三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大幅緊縮貨幣供給,但因人民幣供給總量已經很大,想要抑制通膨就變得非常困難。這就是最近以來大陸通膨不但壓不下來,消費者物價漲幅還更於6月創下6.4%新高的主因,也成為當前大陸經濟決策當局首待克服的難題。
因此,大陸目前在貨幣政策方面,最需要做的事情有兩件;一是加速人民幣自由化,以制度化的方式,降低外匯存底的累積速度;二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讓大陸經濟能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
社論說,在人民幣匯率自由化方面,有幾個重要的措施需要優先完成。第一,短期內應擴大人民幣的波動幅度,雖然短期可能會加快人民幣的升值速度,但長期匯率水準還是會由大陸經濟的表現而定。第二,從長期觀點,人民幣匯率應完全自由化,但人行仍應保持某種程度的干預,維持必要的穩定。第三,人民幣在境內、境外都可自由兌換為外幣,如此可讓國人更願意持有外幣,減輕對人民幣的需求。第四,大陸人民應可持有外幣或國外資產,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第五,開放大陸人民海外旅行,增加海外支出,減少外匯累積。以新台幣外匯市場自由化的經驗來看,自由化的結果,讓國人更容易的持有外幣或國外債券,對於新台幣的需求大量減少,於是減輕了新台幣升值的壓力。
另一方面,由於大陸經濟體系正逐步與國際經濟接軌,國內生產毛額(GDP)近6兆美元的經濟規模也已達世界第二大,與周邊國家的貿易與投資關係日趨密切,在主、客觀情勢漸趨成熟下,周邊國家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意願將升高,也會更有意願持有人民幣。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一條必走之路,關鍵是路徑的長短及鋪設的方式。中國大陸已開始嘗試與一些小型的周邊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交易數額也快速成長,但以大陸經濟規模之巨,再加上持續成長的對外貿易,人民幣全面國際化的進程勢須加速。
社論說,至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應包括:人民幣自由化,讓國際人士可自由、無限制地購買人民幣;其次,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海外債券,提高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願,並可更容易地進行人民幣交易或持有;再者,做為國際貨幣,長期的人民幣匯率水準須維持穩定,因而人行對於貨幣供給要非常小心,並能長期且有效地控制通膨情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