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葉明德:台港澳交流平台 跨出一大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6 18:27:41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台灣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葉明德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兩岸關係改善之後,台港澳關係會邊緣化嗎?針對這種疑慮,兩岸四地當局有了較明朗的政策表示。兩岸四地當局同意從本月十五日起,台港澳互設辦事處,同時,台灣駐港機構五十多年以來較隱晦的“中華旅行社”名稱及駐澳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全都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文章說,從兩岸關係的角度看,無疑的,此項更名應該是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的副產品,不僅顯示出北京台北雙方務實的作風,也是兩岸當局便民的措施,讓兩岸四地的民眾到港澳辦理涉台事務都很方便。

  文章說,這項決策目的是兩岸當局希望台港澳關係進一步發展,值得肯定。但是,長遠來講,台港澳關係發展是不是從此就一帆風順,仍待進一步觀察與關心。

  歷史上,受到英國殖民政策的制約,英國一向為了經濟利益而力阻中台港三地政治勢力在香港交鋒,導致台港關係先天不良。而僑胞及娛樂界人士的積極努力,也僅促成台港片面的民間交流,台灣駐港機構“中華旅行社”的稱呼即是此項歷史背景產物。

  經濟方面,一九七○年代以來台港雙方的經濟發展策略類似,兩地產業政策互相競爭的特徵多過互補,也因此台港經貿關係並不密切。而一九八○年代以來台港經貿劇增的情況,則因為台灣單向開拓對大陸貿易而借用香港“第三地轉口”的客觀權宜所致,非台港立意促進雙邊貿易之主觀舉措。

  行政上,香港政府較多菁英取向的思維,謹守文官本份且馬首是瞻,較不習慣俯視民意隨時調整的創新施政,導致一九九七後台港關係呈現出貿易一枝獨秀而其他方面的交流仍然停滯不前的不對稱現象。台澳關係亦與台港關係歷史發展節奏近似,不同的是,葡萄牙殖民當局力有未逮的管治特徵較明顯,且台澳互補互利的基礎遠比台港脆弱。

  文章說,綜合以上台港澳歷史結構來看,台港澳互設辦事處且一併更名之舉,應是兩岸四地當局舖設交流平台的起步;亦只是增進兩岸四地交流的政策表態,但是,進一步推動台港澳交流的工作則有賴於兩岸四地共同努力。

  文章說,本人期望,北京繼續持著樂觀其成、甚至是“先試先行”的前瞻眼光看待台港澳交流,使有利於台港澳與大陸民眾之福祉。香港與澳門方面,則應以更開闊的方式推動台港台澳交往,除著眼於爭取台灣民眾赴港澳觀光之外,應該促進台港台澳社會與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台灣方面則應重視港澳一向擅長的城市開發與管理、文化產業及國際化政策等,更主動的規劃台方人士赴港澳觀摩學習的活動,增進台方的國際化程度與競爭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